• 45阅读
  • 0回复

一场不大的事件为什么引起激烈冲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04
第6版()
专栏:新闻分析

一场不大的事件为什么引起激烈冲突
安国章
贝鲁特震耳欲聋的炮声终于平息下来了。
黎巴嫩政府军和穆斯林民兵之间经过4天激烈的武装冲突,9月1日局势有所缓和,黎巴嫩政府军基本上控制了贝鲁特,并在穆斯林聚居的贝鲁特西区开始执行“恢复治安”的任务。贝鲁特局势虽然渐趋平静,但气氛仍然紧张,店门紧闭,行人稀少。
贝鲁特发生的这次激烈的武装冲突,据报道,直接原因是穆斯林什叶派教徒8月28日在贝鲁特南郊张贴其精神领袖穆萨·萨德尔的画像,以纪念他在利比亚失踪5周年。他们的行动遭到一批武装人员的袭击,双方发生枪战,政府军前往制止,却又发生了另一场武装冲突。同日下午4点半,政府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贝鲁特南郊哈伊苏卢姆区的一个联合检查站遭到袭击,美国部队进行还击。随后,政府军在穆斯林区搜查袭击者,从而使政府军和穆斯林武装的冲突进一步扩大到贝鲁特中部和西区。随着战斗的升级,双方都使用了大炮、火箭炮等轻重武器。在激战中,美、法、意、苏驻黎巴嫩使馆和多国部队遭到炮击,法、美部队伤亡几十名士兵。
8月30日美国派“艾森豪威尔”号核航空母舰进入黎巴嫩海域,后又决定增派新的部队,支援美国驻黎巴嫩部队。31日开始,政府军出动3个旅对西区的穆斯林武装进行大围攻,逐街巷战,从而使战斗迅速结束。硝烟弥漫的贝鲁特又暂告平静。
一件不大的袭击事件酿成如此大规模的军事对抗,其根本原因在于黎巴嫩国内长期存在而又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的教派矛盾以及外国势力在黎巴嫩的存在和干预。黎巴嫩两大教派基督教和穆斯林历来矛盾尖锐,积怨甚深。1943年独立前,教派之间达成协议,总统由天主教马龙派担任,议长由伊斯兰教什叶派担任,总理则由逊尼派出人,议员和部长的席位按各教派人口比例分配。但是,由于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和实力不同,对权力的分配一直存在分歧,加之黎巴嫩党派林立,武装割据,战火不断,特别是去年以色列侵略黎巴嫩战争后,穆斯林势力遭到削弱,基督教长枪党力量则有所加强。黎巴嫩军队中的军官以基督教派居多,因此,两大教派对如何解决黎巴嫩问题也各持己见。
基督教派认为当务之急是实现一切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而穆斯林则强调首要任务是实现全国和解,就将来各派的地位问题达成一项协议才是解放黎巴嫩国土的保证。另外,多种外国势力和武装力量在黎巴嫩的存在更加剧了黎巴嫩各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加了黎巴嫩问题的复杂性。
黎巴嫩政府为解决内部问题,虽多次呼吁各派领导人与政府进行磋商,还为此组成了内阁和解委员会,负责征求意见,提出解决方案,但收效不大。穆斯林德鲁兹派领导人琼卜拉特和“阿迈勒”运动领导人贝里拒绝了政府的呼吁,前总统弗朗吉亚和前总理卡拉米也拒绝参加紧急协商的邀请。就在这同时,在贝鲁特以东山区又发生德鲁兹民兵对基督教徒采取的军事行动,30多名基督教徒被杀死。同时以色列占领军又在山区不断挑动、激化教派矛盾,更加剧教派冲突的恶性循环。
目前,黎巴嫩政府虽得到美、法等国和沙特、约旦、埃及等不少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但黎巴嫩政府的民族和解努力要取得重大进展还得经过不断的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