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文化进山寨——记云南高寒山区文化服务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04
第7版()
专栏:

文化进山寨
——记云南高寒山区文化服务队
李惠华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是云南高寒山区自然环境的形象概括。在那里,山高林密,寨小人稀,交通不便;70%的地方为少数民族聚居或杂居;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长期落后,文化生活更为贫乏。建国以来,有的地方还没有看过戏,看一场电影也要眼巴巴地盼上一年半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些地方落实了农业生产责任制,生产一年比一年发展,生活一年比一年改善,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日益迫切。为了满足民族群众的需要,去年,云龙、洱源、红河、泸西、马关、弥勒、路南、丘北八个县先后组织了文化服务队到当地山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每个文化服务队人员精干,多则十数人,少则三四人。队员们身背行装,驱赶驮马,爬高山,涉深水,走村串寨,一到目的地立即展览图片,借阅书刊,宣传“五讲四美”、新婚姻法、计划生育,普及科学知识。夜幕降临,或放映电影、幻灯,或演出文艺节目,把一个个小山村搞得热热闹闹,欢腾雀跃。
这些文化服务队很注意针对民族特点开展工作。放映幻灯、展览图片,用当地民族语言解释;演出节目也尽量采用当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洱源县文化服务队在乔后公社山水塘村放完电影以后,打开收录机播放白族西山调,白族群众笼起篝火,围火而坐,在纷飞的细雨中凝神倾听,彻夜不散。
文化服务队受到了山区群众的热烈欢迎。当云龙县文化服务队来到布麻公社岔花大队的时候,苗族村寨顿时沸腾起来。苗族群众穿起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迎接他们。洱源县双廊公社的群众听说文化服务队到来,纷纷点起火把,打着手电,翻山越岭,前往参加活动。他们高兴地对文化服务队的队员说:“你们给我们送来了党的关怀!我们这里只有水响鸟叫,从来没有象这样热闹过。”
在群众的赞扬声中,文化服务队又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满足于让山区群众热闹一阵子,而要想方设法使山区群众经常开展文化活动。于是,他们又认真做好当地群众文化的辅导工作。云龙县队只有四位同志,他们不仅搞图片展览、图书借阅、照相服务等工作,而且决定排一台晚会节目,这样既可以活跃山区文化生活,又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四个人演一台晚会,困难重重。他们刻苦学习,每个人力争掌握几种表演技能,结果,他们排演了四个小戏、两个舞蹈、三支大本曲说唱、三支器乐曲和十五套小魔术。这台晚会在白石公社云顶大队演出后,对当地青年鼓舞很大。文化服务队的队员们手把手地教他们,还给他们留下了图书和资料。不久,云顶业余文艺演出队宣告成立,并演出了自己的第一台晚会。如今,文化服务队的形式正在推广,他们的足迹将踏遍云南的穷乡僻壤、边远山区,把社会主义文化送到各族群众中。(附图片)
云南省云龙县文化服务队来到深山赵瑜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