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一个极为重要的科学发现 太谷核不育小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预示我国小麦育种将有重大变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06
第1版()
专栏:

一个极为重要的科学发现
太谷核不育小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预示我国小麦育种将有重大变革
本报讯 记者何黄彪报道:被我国女青年高忠丽发现、由中国农科院研究员邓景扬博士鉴定出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经过多年的艰苦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一重要的研究工作,将为小麦的生产发挥巨大作用。
多年来,国外一些农业机构为改变小麦传统育种方法,试用化学杀雄育种,但未获良好效果。一些育种学家又提出利用核不育育种新办法,但找到的雄性不育材料,都不好利用,而难以实现。
1972年,山西太谷县水秀公社女青年高忠丽从小麦地里找到了一棵小麦不育株。在山西省农科院、晋中地区和太谷县科委积极支持下,她对这株小麦进行了测交、回交,发现它的后代植株可育和不育大体上各占一半。1974年,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的同志对她进行了热情的指导,指出这是一个新的不育材料。1976年,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邓景扬博士得到这个不育材料后,作了田间和室内的试验,经过遗传分析,与其他同志合作进行了细胞学观察,还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文献,明确肯定了这个“无花粉型”的不育材料是受“显性雄性不育单基因控制的”,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天然突变体,根据它的生物学特性,它在利用上不能象杂交水稻那样搞“三系配套”,而应该象玉米那样搞轮回选择,可以用它来建立基因库,人为地创造小麦育种资源。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科学发现。在理论上,它证明了基因型不育是存在的,从而丰富了遗传学的理论宝库。在杂交育种上可以引起重大的变革,有着多种用途:用于常规育种,不需人工去雄,就可以多配组合;利用它异花授粉的特性,通过轮回选择,可以得到许多优良品种和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的改良群体;同时,还可以利用它来建立和开拓种内和异种属的基因库。因此,它象一架高效的“工作母机”,为人类提供多快好省培育小麦新品种的现代化育种工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