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09
第8版()
专栏:

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集》
吉 人
缘缘堂是丰子恺生前寓所的名称,从1926年起就开始存在。以后随着主人的迁居而易地,堂名不改。缘缘堂主人在1926年以后创作、发表或结集的随笔,统称之为“缘缘堂随笔”。如1931年开明书店出版的《缘缘堂随笔》(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也叫《缘缘堂随笔》,篇目有增删)。为了有所区别,便称他以后(1937年)出版的集子为《缘缘堂再笔》。解放后,大约1962年冬,曾把1956年以来发表的随笔选编成《新缘缘堂随笔》,后因形势变化未出版。在十年动乱中,这位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的作家被诬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帮”,横遭迫害致死。而在1972年,他尚未摆脱受审地位时,虽不能痛快地举起那“五寸不烂之笔”,鞭挞丑类,但他采取“你批你的,我写我的”办法,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于遥远的往昔,写下了《缘缘堂续笔》,也可说是最后的“绝笔”。现在由他女儿丰一吟选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缘缘堂随笔集》,既包括了《缘缘堂随笔》,也包括了“再笔”、“新笔”和“续笔”,可谓集丰子恺的散文随笔中的精品,共104篇,其中未发表的遗稿18篇。除《爆炒米花》写于1957年外,《眉》等17篇作于1972年,均为首次公开发表。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画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也是“五四”以来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随笔和“子恺漫画”一样,以其真挚诚恳、朴素自然、细腻生动、隽永疏朗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惯于从平凡琐碎的现实生活中取材,“把日常生活的感兴用‘漫画’描写出来——换言之,把日常所见的可惊可喜可悲可哂之相,就用写字的毛笔草草地图写出来”。虽是随意写的画的,但正如作者所说,“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往往是用明白如话的文笔,细腻生动、颇具神韵地描绘人和事物,在委婉的叙述中夹以议论,于朴素与隽永中含有哲理的意味,从而表达作者的爱憎。这是丰子恺散文艺术上的特色,也是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