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兴旺靠政策靠科学 德宏州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0
第2版()
专栏:

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兴旺靠政策靠科学
德宏州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本报讯 记者刘远达报道: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依靠政策和科学技术,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速度。据统计,1977年至1982年全自治州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1.6%。地方财政收入由1976年的600多万元增加到2,970多万元。
德宏州气候温热,雨量丰沛,土质肥沃,适宜发展粮食生产、亚热带经济作物和特种经济林木。为了鼓励农民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蔗、茶、木本油料和畜牧业,州委和州人民政府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对种植甘蔗的农户实行粮蔗挂钩、利润分成和超产部分加价收购的办法。农民定甘蔗交售任务,多交部分可以抵交公余粮,奖售粮可以折交公余粮。对利用旱地种蔗和种秋蔗的农户,实行奖励。在山区实行了按交售的茶叶、木本油料、畜产品、木材的价值奖售粮食。农民可以买粮回去,也可以将奖售粮抵作公余粮。同时,对垦殖新茶园、改造老茶园及发展木本油料,也在经济上给予补助或奖励。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蔗、茶、林、畜的发展。1982年与1976年比较,甘蔗种植面积由8万亩增加到19万亩,橡胶由400多亩发展到1.5万亩,茶叶由3万亩发展到8万亩,大牲畜、木本油料、香料、南药等也有了较大发展。
为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州委和州人民政府着手抓科技队伍的建设,推广科技成果。自治州成立了甘蔗科学研究所、茶叶技术推广站。各县也建立了科研机构。自治州还建立了南药研究所。有51个公社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30个山区公社建立了林业技术站。从自治州到县、公社、大队形成了四级农业科技网。同时,全州发展了3,000多个科技专业户、重点户。
随着政策的落实和科技力量的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农业商品率已由1976年的18%提高到45%。广大农民的生活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事实进一步证明,发展农村经济,要一靠政策,二靠科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