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一心扑在桥上的女工程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0
第4版()
专栏:

一心扑在桥上的女工程师
1976年青岛大沽河桥工地上,一位女同志看看简陋工棚的门上“我要回家”四个稚气的字,禁不住热泪直流。这是她8岁的女儿用刚刚认得的几个字写的。她就是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万珊珊。因为要经常生活在工地上,她和丈夫各带一个孩子。她带着女儿吃住在工地,送孩子到附近村庄上学。不安定的生活,使孩子非常想家。“回去?”“不,我的事业在这里,不完成任务我决不回去!”
万珊珊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大学生,今年45岁。她是目前亚洲已建成的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荣获国家七十年代优秀设计奖的“济南黄河公路大桥”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她在这“男子汉驰骋的战场”上,自强不息地一滚就是20年,参加设计了25座大型桥梁。8年来她又一心扎在国际上一种新型桥梁——斜拉桥的设计上。爱人看她一个心眼扑在事业上,就主动分担了大部分家务。1975年当她参加设计我国第一座跨径超百米的公路斜拉桥(青岛大沽河斜拉桥)时,两年多时间一直坚持在工地。一次,一个大钢索锚头砸在她的眼前,把地面砸了一个大洞,她还是镇定地把实验干完。
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比大沽河桥跨径大一倍多,是斜拉桥设计上的一步大跳跃,需要突破电子计算、总体设计、施工控制三大难关。电子计算她没有学过,就跑书店、钻资料、向内行学习,迅速掌握了电子计算技术。由于桥的结构复杂,在设计中她与施工单位共拟施工方案,施工中又严格按设计要求去做。正当大桥建设的紧张时刻,她患了子宫肌瘤周期性大出血,严重贫血,昏倒在工地上,靠止血针维持,但她继续工作。1980年子宫切除手术后,她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健康,又活跃在大桥工地上。她坚持在施工现场,将每个步骤所观测的数据与设计相对照,确保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这座桥获得1982年国家优质工程奖。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