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把玉米水分降在农村是可能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0
第5版()
专栏:探讨与研究

把玉米水分降在农村是可能的
你报5月7日第五版发表的有关库存粮食霉变的“来信综述”和“调查汇报”,针对性强,指导意义大,说出了广大管粮职工的心里话。
正如文中所说,发生粮食霉变的诸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入库粮食水分大。粮食是活的有机体,象其它有机体一样,它不断地呼吸,分解体内有机物质,产生热能。粮食水分越大,呼吸强度越大,产生的热能就越多,粮食霉变也越快。反之,水分越低,保管粮食的稳定性就越高。原粮食部根据这个科学道理,结合东北实际情况,制定了收购玉米含水分标准(18%)。凡是执行这个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可将玉米保管到第二年3月末或4月初,然后转入晾晒,不会发热霉变。但是,我省历年收购的玉米,绝大多数的含水量都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特别是去年收购的玉米,平均水分含量达到22.9%,有些县社因为领导人不断催促入库进度,结果造成玉米边入库、边发热霉变的严重局面。去年10月上旬开始入库的玉米,在20天左右的时间里,就有8个市、县霉变了35,300多万斤;因玉米发热由一等降到二等、三等的,达7,094万斤;倒囤费用和玉米降等,使国家损失68万多元。农民看到粮食霉坏,十分心疼,指责粮库干部说:“为什么一到收粮时,你们就一个劲催我们快送?给我们一点时间,把粮食在家里多晒一晒再交粮库,该有多好!”
为了保管好今年的新粮,防止再发生霉变,最近我到我省4个地区、8个市、县的一些粮点走了一趟,同当地社、队干部和农民一起总结了历年霉坏粮食的教训。大家认为,把玉米水分降在农村,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既可保证执行国家规定的新粮入库标准,减少粮食霉变,减少粮库晾晒粮食压力,降低保管费用;又可使农民得到如下好处:(一)促进玉米成熟度,增加产量。据怀德县十二家子公社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玉米站秆扒皮(玉米在地里先不掰下,只把皮扒掉,降低含水量)可促进成熟度,使粮粒饱满,比不扒皮的平均千粒重量增加5克。(二)减少破碎粒,提高粮食等级。农民每交一万斤一等玉米,比二等的可增加收入40元。
总之,我认为,为了减少粮食霉变,把玉米水分降在农村是完全可能的。农民有选好粮、送干粮,支援国家建设的光荣传统。只要有关部门重视这个问题,在粮食入库时间上不要单纯赶进度,要求农民送低水分粮入库,就能有效地改变入库玉米发热霉变的状况。
吉林省粮食局 马永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