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一滴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0
第8版()
专栏:

一滴泉
薛尔康
山以泉胜。庐山以众多的名泉著称于世。一滴泉,富有意趣,耐人寻味,加之又幽居在蜚声天下的仙人洞内,登庐者没有不前往观瞻的。
绕如琴湖,过花径,便到了奇峰怪壑、?岩叠砌的锦绣谷。走在于绝壁开出的盘山小道上,天风拂衣,云雾弥漫,真有飘飘欲仙的感觉,身外丛生的险象反倒不以为然了。盘山小道的尽头是佛手岩下的仙人洞,一路踏“仙道”而来,又入道家的洞天福地,我犹如寻仙访道的古人了。
传说吕洞宾当年在洞内修炼成仙,石洞遂被唤作仙人洞,剑仙也就自称“洞宾”。仙人洞为庐山这座道释名山增添了一抹灵异的光彩。洞宏轩宽敞,高、深三丈有余,洞中央设有石雕“纯阳殿”,殿内供有吕纯阳的汉白玉雕像。香烟缭绕云中,剑仙黑须亮睛,手持拂尘,矮胖身材衬托出他的温雅敦厚。这位仙儒蔼然可亲,倒使许多人在他面前流连。
向幽深处探去,洞底有一斜下的巨岩,阴润潮湿,斜壁上正跌落一颗颗水滴。水滴积聚得很是缓慢,定时以一声“叮咚”消失在下方的泉池中。池是用雕镂的石栏围壁砌成的,凭着洞口透进来的些微亮光,可以瞥见石柱上镌有“山高水滴千秋不断,石上清泉万古长流”一类的题咏,却莫辨一滴泉的深浅清浊。有人打开手电,方见泉水晶莹澄澈,无愧为“洞天玉液”的誉称;滴水在深约尺许的清泉上不绝地画出一圈圈波纹,就近听,那“叮咚”声竟十分浑重有力,水珠直坠潭底似的,想必在聚合中也聚合着力。借着电光,可见水滴聚合的艰难,石壁上原只有些水光湿气,悠渗慢透,汇拢凝合,一旦成珠,不待瞧个真切,银光一闪,水滴便迫不及待地离壁直下,那一声“叮咚”好似震响你的心头一样。深约尺许的泉水蓄贮着多少声浑重的“叮咚”!
一滴泉落身在仙人洞中,在游人心目里也就带有几分灵气了。身边来了一对男女,见了一滴泉,激动不已,连忙倾尽铝壶中的茶水,将壶沉到池中,取清泉来喝。更有几位老年信女,在纯阳殿前磕过头后,又到泉边喃喃念经,围泉的石栏成为神龛了。
一滴泉的氛围,使我感到沉闷。出洞后,满目开朗,奇峰异石藏奇纳险,茂林修竹气韵悠长,乌鸦在佛手岩顶的松林里呀呀地啾叫,并不悦耳的声音也使人轻松悠闲。沿着佛手岩耸峙的峭壁而行,一路飞崖悬石上时见水滴坠落,承水石上滴出了臼穴,可见滴水的勇毅,那一声“叮咚”也显得清脆响亮。有的水滴落入山草丛中,倏忽不见了踪影;还有的石壁上凝不成水珠,潮润润一线直漫岩底。都是名副其实的一滴泉,人们何故独钟爱于仙人洞中的那“一滴”?
再往前行,山岩下的石沟里,流动着一脉细流,不见了踪影的水珠儿在此显露了行迹,石沟也是它们在天长日久之中冲刷而成的吧!细流兀自向低处流,行色匆匆,因其细微,不闻汩汩的泉声,不见激溅的水花;走不多远,便又倏然消逝,许是渗入岩隙,没入草莽了。然而,只要认真寻觅,它们又会在一个低处钻将出来,携带着自己的同族,而变得粗大些了。
不远处,是庐山险胜蟾蜍石。石,凌空伸出在深壑乱云之上,一株苍劲的石松卓立于石隙之中,“纵览云飞”的题勒描绘了蟾蜍石的气势。我壮胆傲立于石上,纵目远眺,只见岚气氤氲,天地悠悠,天尽头阴霾垂盖,万里长江在迷蒙烟气中横陈逶逦;洲渚如碎玉,巨舟如虫蚊,八里湖和赛湖的浩淼烟波相接入江,大江更显得气吞山河。俯视庐山脚下如画的平川田畴,阡陌交错,可与阡陌媲美的是密如蛛网的水系,每一条水系潇潇洒洒,悠悠忽忽,任凭七曲八折,无不汇湖入江。
我不由念及那些挂在石壁上的水滴,那些时隐时现的细流,此刻,我再次发现了它们的存在和存在的价值。它们凭借飞峙的大山所给予的活力,苦苦地寻觅着各自的路,明明灭灭却总是不会中止的路,一路翻崖落石,归入江河,汇成洪涛,去催发征帆,灌浇大地;去推波助澜,际会风云,“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庐山顶上一滴水的烜赫事业!它们是为此在滴水崖上执着地滴落的么?它们降生的一声“叮咚”是在宣告自己的意向么?
大自然间,渺小如一滴水,竟也不甘寂莫,毫无自卑,有着崇高的追求呢!于是,我不免为仙人洞中的一滴泉叹惜,忆及它们在斜石壁上艰难地凝聚,迫不及待坠落的情状,更为之恻隐。它们带着生的欢喜,梦的奇丽,欣然而下,却被羁留在石栏内,隔绝尘世,囚之幽宫,难道世上还有比这更不幸的么?或许,有人以为这是天上宫阙;然而,仙界再美妙也是子虚乌有的啊!
游山数日,经行之处,见悬壁上,或是路边的山石上,常有水珠在滴,颗颗相续,前赴后继,极富情韵。“山高水滴千秋不断,石上清泉万古长流”。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水珠儿就这样滴着,它们的追求是与天地共久长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