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把甘肃建成林牧业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1
第2版()
专栏:

把甘肃建成林牧业基地
中共甘肃省委书记 李子奇
甘肃省地处青藏、内蒙古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属大陆性气候。据历史记载,甘肃曾经是个森林茂密、生态环境良好、宜耕宜牧的富庶地区。但长期以来,由于乱垦滥伐,破坏森林,造成植被稀少,气候失调,水土流失严重,风沙灾害频繁,干旱缺水,农业生态系统处于恶性循环状态。解放以来,我们也曾从甘肃的自然特点出发,提倡过种草种树,但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加之人口增长较快,粮食压力越来越大,实际上仍然是单纯抓粮。结果,粮食没有抓上去,林业、牧业和多种经营也没有搞上去;现有的森林草原遭到新的破坏。要消除历史造成的严重后果,根治穷病,让人民尽快富裕起来,只有按照党中央领导同志最近指出的来它个“反弹琵琶”,大唱“草木经”,种草种树,发展牧业,才能把甘肃建成我国第一流的林牧业基地。
任务艰巨,困难不少,需要一两代人的连续奋斗。但有利条件也很多。一是甘肃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全省土地总面积6.8亿亩,人均34亩,其中宜草宜林荒地1.6亿多亩,即使现有的耕地一分不动,种草种树的土地也是足够的。而且,绝大部分地区土层厚,土质好,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适宜多种草木生长。二是劳力充足。全省现有农村劳力640万人,由于实行了责任制,有大量剩余劳力。三是全省各地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的经验证明,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是治穷致富的必由之路。四是在粮食上国家为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还有人民解放军驻甘肃部队和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等有利条件。
实现甘肃经济建设的战略性转变,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布局,要在搞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规划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先易后难,分期实现,长期作战,讲求实效。
在甘肃,强调把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放在第一位,这绝不是说,粮食可以不搞了,水利工程可以不抓了。事实上,要实现这个战略转变,粮食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保证,我们不能忽视粮食生产。在近期内,种草种树的重点应放在荒山荒坡上,一般不减少现有粮田面积,而且要大力实行科学种田,提高单产,力争正常年景粮食总产稳步增长。水利建设也不能放松。对那些条件好、工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也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能搞的还是要积极去搞。
用政策调动千家万户的积极性,是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根本措施。种草种树,首先要强调谁种谁有,收入归己,长期不变。要象前几年耕地包干到户那样,把一切可以划下去的“三荒地”包给农民,取消数量上的限制,把林草的所有权、收益权、继承权交给农民。还要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种草种树的积极性,凡是厂矿周围有“三荒地”的,可以由厂矿进行承包,所有权不变,使用权、收益权归承包单位。其次,要有利于鼓励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主要靠自己的劳动积累去绿化山河。国家的支持是必要的,但这种支持主要是对困难地区、贫困农户,重点又是在科学技术、优良品种等方面。国家用于种草种树的补助费,不能平均分配。
长期以来,我省的广大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种草种树的经验。比如:先易后难,先沟底后山坡,先种草种灌木,后种乔木,草灌乔混种;阳坡种草,阴坡种树;选用耐旱、易活、速生的草种、树种,适地适草适树;开挖水平沟、鱼鳞坑,修缓坡梯田,深翻土地,蓄水保墒,秋雨春用;充分利用多雨季节及时抢种,等等。这些来自群众的好经验,都要认真总结推广。另外,还要十分重视用现代化科技知识武装干部、群众,指导科学种草种树。要重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积极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鼓励他们同生产结合,为农民服务,搞好技术承包、技术指导。对做出突出成绩的,要大力表彰、奖励。要寻求各种门路,聘请外地林牧方面的专家、学者,来甘肃参加建设,传授技术,帮助培养人才。力争近两三年内,在智力开发和技术引进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出现一个省内专业人才大显身手,省外有志之士来甘肃投身建设,国内外先进技术在甘肃开花结果的新局面。
把甘肃建成我国第一流的林牧业基地,是党中央交给我省这一代和下一代的光荣任务,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省、地、县、社各级领导干部,除老弱病残者外,都要在近两三年内,每人种一亩草、一亩林。只要把全省1,900万人民真正动员起来,不畏艰难,长期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总任务。一个生态良好,草丰林茂,牛羊满山,五业兴旺的新甘肃一定能出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