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两眼注视着市场——宜宾地区几个专业户勤劳致富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2
第2版()
专栏:

两眼注视着市场
——宜宾地区几个专业户勤劳致富的故事
本报记者 段心强
农民勤劳致富有啥子新鲜经验?
访问宜宾地区的一些出名的专业户以后,我深切感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关心市场,两眼注视着市场,正在市场调节的海洋里学习游泳。
不指望一块云彩下雨
宜宾县黄梅公社有个前进大队,名字叫“前进”,实则很落后,每年结算下来,一个工才值七八分钱,人们都叫它“邮票队”。这穷村里有一个最穷的人,叫彭祥海,家里拉扯着八个娃,连同他和爱人,十张口吃饭。他年头干到年尾,年年都是超支户。可是,自打他养了奶牛以后,日子一年年好起来,1982年竟然成了“万元户”。
到前进大队访问,一进山窝,只见几十户人家稀稀拉拉摆了几十里,大都还是泥巴房,唯有一家不寻常:左边是八间浑砖到顶的新瓦房,右边是新落成的二层楼,不用说,这就是老彭家,好气魄!
政策放宽后,彭祥海就琢磨着咋致富。他会做衣服,可包干到户后,不少人家买了缝纫机,谁还找他?他会木匠活,可这山沟沟里只长草,树很少,木材缺,谁请他?他在思索。结论是:不指望一块云彩下雨,再找门路。
有一次,他到宜宾市去办事。一大早走在大街上,看见几百人排大队,挨号买牛奶。有插队的,有骂娘的,年迈体弱的挤不上,在嘟嘟囔囔地发牢骚。这情景使他心里一动,嘿,喂奶牛。他盘算着:山上山下,村里村外到处有草,饲草不缺。于是,他到新华书店买了本《奶牛饲养》,边学边作笔记。光在纸上谈兵不行,他又到宜宾市奶牛场去学习。谁知没人介绍,人家不让进门。他就站在大门口,从远处隔着栅栏看喂牛,当了个“旁看生”。奶牛场张技术员问他是干啥的,他把自己的家底和想法一五一十全端了出来,技术员很同情,收他当了徒弟。彭祥海得到张技术员的热情帮助,又贷款买回两头处理的奶牛,当年得利1,000多元。1981年又得利6,000多元,除还清贷款和外债,添了两头好奶牛。
牛多了,卖奶难。他又来到市场,看到奶粉紧俏,就花500多元钱,买全了制奶粉的工具。由于操作精细,全部指标达到了国家要求。细菌和酸度两项还比国家指标低得多,因此畅销得很。
彭祥海不愁卖奶难,一下子又买了4头奶牛。8头奶牛日产鲜奶70到80斤,1982年收入一万多元。今年7月份以前,就已收入9,000多元。他体会到:“走进市场门路多。”
吃着碗里望着锅里
泸州市学堂湾生产队,清水弯弯,果树葱葱,一派生机。在一片桂元树中,有一户人家,青砖红瓦,五间连脊新房。这是勤劳致富户林善彬的家。
林善彬是1966年下乡的泸州知青,文文静静,善于思考;爱人是当村的姑娘,识字不多,过日子却是把能手。我们走进他们的小院,看到地上放着许多骨粉、玉米,却不见饲养的动物。问其何用?市委的同志告诉说:“这是准备办养鸡场的。小林就是这个特点,时时注意市场行情,不断变换自己的生产项目。用他的话说,就是吃着碗里,望着锅里。”
这里人多田少,责任田的农活不够林善彬两口子干的。余力干啥?有一次,他在市场上看到茉莉花苗紧张,回家就和爱人合计,育起了茉莉花苗,第二年出售一空,收入1,000多元。茉莉花苗的销量比往年扩大一倍多,有的人还发狠要继续大干,小林立刻在心里敲响了警钟:注意花苗滞销!他仔细观察和分析了行情,发现柑桔苗紧缺。他想,这里原是柑桔产地,在单一抓粮那些年,柑桔生产濒临绝境,现在农民有了自主权,柑桔准要大发展。他当即改为育柑桔苗,1982年8万多株柑桔苗收入了1.3万多元。今年的柑桔苗虽然勉强卖完了,却已显出滞销的苗头。现在,他准备养鸡的场地已修好,饲料已备足,雏鸡已定购。
林善彬的爱人常敲打他:“你穷捣鼓,不要想买骡子牵来驴,砸了锅。”可他总是一笑说:“这和蛮干大不同,这叫注意市场信息。搞商品生产和下棋一样,不能只看一步。”
往买主心里做事
南溪县罗龙公社中池八队有个养鸡专业户,户主叫王剑辉,只念过小学,可酷爱读书。石、木、瓦、扎、土等五行八作,都能干两下子。在“左”的思想泛滥的年月,四面八方致富的路被堵得死死的,他空有一身本事,也只得受穷。
政策放宽后,他办起孵坊,为市场提供雏鸡。孵小鸡的越来越多,为了提高竞争力,他给自己立了个规定:“往买主心里做事。”
农民手头紧,钱不多,要求雏鸡便宜点。王剑辉努力搞好管理,尽量降低成本。他自造了一个沼气池,利用鸡粪发酵产生沼气,用沼气照明、加温孵化小鸡,饲养大鸡,搞了个小小的良性循环,节省了很多煤炭。他采用新办法孵鸡,使出鸡率达到91%,比一般孵坊高出10%。他利用小型笼养,使用配合饲料,下蛋率提高了10%以上。因此,他出售的雏鸡每只低5分钱,每个种蛋低一角钱,很受群众欢迎。他尝到了薄利多销的甜头。
鸡少时,黑鸡白鸡一样卖。鸡多起来,人们就要选择。当地的农民喜要棕色鸡,爱吃棕色蛋。他和有关科技部门联系,进行品种改造,培育出棕色鸡,尽量让买主满意。
王剑辉千方百计往买主心里做事,他的养鸡业得到蓬勃发展。1981年收入1,200元,1982年收入13,000元。生产的发展给他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原来,他家徒有四壁,穷得丁当响;现在,青堂瓦舍,丰衣足食,生活挺可意。
分工协作 各显其能
泸州市南城公社鸭儿坳生产队八个养鸡专业户组成了一个联合体,今年最少的户收入1万元,最多的3万元。
这几个养鸡专业户,当初看到市场上缺鸡蛋,就养起鸡。但一干起来,有的缺饲料;有的缺好雏鸡;有的技术不精,效率不高;有的户既要搞配合饲料,又要孵化小鸡,又要运销,人手忙不过来。
细心的张图秀,看到这个问题后,冷静地分析了事情的另一面:这八户中,有的文化水平高;有的善于养小鸡;有的善于养成鸡;有的善于搞运销。如果八户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特长,大家的困难不就容易解决了吗?她同大伙商量,个个拍手赞成。
联合体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今年,孵出率97%,比一般专业户高出17%;下蛋率比一般鸡场还高15%。
我想,从这个联合体中,人们大概会隐约看到专业户的发展方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