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敢于实事求是——在《邓小平文选》学习讨论会上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2
第5版()
专栏:

敢于实事求是
——在《邓小平文选》学习讨论会上的发言   项南
贯穿《邓小平文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邓小平文选》集中了1975年至1982年这一时期党的集体智慧,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各种条条框框的巨大威力,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在指导和推动全党拨乱反正、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变中特别突出的决策作用,而这些决策又无一不建立在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基础之上。
要做到实事求是,并不容易。在教条主义泛滥、个人崇拜盛行的时候,尤其不容易。邓小平同志以他的革命胆略和求实精神,冲破了种种禁区,重新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文选》,首先就应当学习这种精神。
在“四人帮”横行的1975年,邓小平同志目睹各条战线的混乱状况,不顾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种种戒律,旗帜鲜明地同“四人帮”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实事求是地提出军队要整顿,工业要整顿,农业要整顿,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工作要整顿,各方面都要整顿。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的决策是正确的,代表了当时广大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虽然这个决策受到了干扰,但取得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打倒“四人帮”以后,为了使国家从疲惫不堪的境况下重新崛起,邓小平同志首先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最先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他说,如果“两个凡是”的观点能够成立,那就要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坚持下去。我们必须破除林彪和“四人帮”所制造的精神枷锁,坚持领袖是人不是神,坚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在邓小平同志引导和支持下,1978年5月开始进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给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为我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党在坚定地肃清“四人帮”“左”的流毒和影响,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的时候,社会上又出现了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及时地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醒我们要对社会上极少数人企图摆脱党的领导、摆脱社会主义制度的倾向进行批判。
对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邓小平同志认为,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他排除了不加分析的全盘肯定的教条主义干扰,又严厉驳斥了完全否定历史的虚无主义态度,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强调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丢不得。他还指出,中央犯错误,不能只由一个人负责,而别人都正确。邓小平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一位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对这样一个十分重大而敏感的问题,作出了圆满的处理,这在国际共运史上,是少见的范例。
面对着过去左倾错误的影响和粉碎“四人帮”后两年经济方面所犯的新的错误,邓小平同志果断地提出,必须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同志这种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方法,很快克服了当时十分严重的思想混乱,实现了全国的安定团结,打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邓小平同志敢于实事求是,不随风倒,却在党内多次受到不公正的处理。但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的人,是无所畏惧的,也是打不倒的。邓小平同志所以敢于实事求是,是来源于他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深刻了解,同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
党的三中全会以前一段时间,民主集中制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党内曾经出现过一言堂、一阵风、一刀切、一边倒的坏风气,整错了相当一部分人,使一些人直到现在还不大敢讲话,尤其不敢讲真话。说话做事,总要看一看有什么“来头”。要看一看上头在刮什么风。有些人长期来把领袖人物的片言只语看成绝对真理,看作判定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这是十分荒谬的。有些同志只要前人没有说过的,文件没有写上的,领导人没有作过指示的,一概不敢多说一句,不敢前进一步,更不敢独立负责。这种精神状态不改变,怎么培养人才,怎么开创新局面,怎么实现四化?
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就尖锐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我们一定要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不要事事都等上面作决定,发指示。或者照抄照转,搞一刀切。这样做,好象挺“保险”,不容易犯错误,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它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违反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更谈不上有什么灵活性和创造性了。
我们必须学会在中央的总方针下,确定自己的具体方针。福建和其它省市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们只能从福建的实际出发,确定福建的经济发展战略。比如福建有很长的海岸线,港湾多,交通就要以发展海运为主;福建缺少石油和烟煤,但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能源就要以发展水电为主;福建工业基础薄弱,又缺乏建设重工业的资金,就应当把主要力量放在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上面,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讲究利润,发展社会化、商品化生产。
有些人一讲到福建,就说福建人多地少,好象“地少”是导致福建落后的根本原因。福建面积比江苏大五分之一,人口不及江苏的一半。如果上面的论点能成立,福建应该比江苏富裕得多才对。有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人口密度很大,每个国民平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很少。日本每人不到5亩,比利时、荷兰只有4亩半,都比福建少,而他们的经济都比福建发达得多。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复杂的事物是不能用同一模式去解决的。既然福建的陆地面积有1 .8亿亩,人均7亩土地,为什么只在7分耕地上做文章?既然福建耕地少,海域宽,为什么不在海上找出路?福建的山和海,潜力大得很。福建要翻身,就要念好“山海经”。福建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找出自己的致富之道。
福建要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放开手脚,彻底摆脱长期封闭停滞的小农经济的思想束缚。一方面立足国内,充分发挥福建山、海、人的优势,把巨大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同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成为现实的强大生产力。另方面又要面向世界,充分利用福建海运方便、面对港台、华侨多的优势,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处于滞胀的局面,大胆地、不失时机地引进国外资金、国外技术、国外管理和人才。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我们必须这样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个省要实事求是,一个市、一个县、一个工厂、一个农村,也要实事求是。不论哪个地方,都不应当按一个模式、一个要求部署工作。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做法,非犯错误不可。
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我们必须敢于解放思想,敢于独立负责,敢于进行改革,善于总结经验,一句话,敢于实事求是。
学好《邓小平文选》的意义是深远的,多方面的。我们要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文选》的思想上来,并且要着重学习邓小平同志坚持和捍卫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学习邓小平同志敢于实事求是、按实际情况办事的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