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应该怎样估计当前可能动员的建设资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2
第5版()
专栏:

应该怎样估计当前可能动员的建设资金
  赵海宽
正确估计我国是否还有更多资金动员的可能,对于合理安排重点建设规模,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要正确估计这种可能,首先必须全面考察财政资金收支状况和信贷资金收支状况。
一、如果单从近几年财政收支的状况来看,容易把我国现在存在的资金困难夸大,低估进一步动员资金的可能。
近几年我国财政收支连续出现赤字,这几年的财政收支赤字,还是在举借了一些内外债务的情况下发生的。举借这些内外债款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是必要的,但它不是财政的真正收入。如果剔除这部分收入,财政赤字还要大。不仅如此,同以往财政收支正常年份相比,这几年财政还向银行多抽调了一些资金,并少安排了一些支出。
应该承认,近几年我国财政收支的确十分紧张。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适当解决财力过分分散的问题,增加财政收入,改善财政收支状况,是完全必要的。但也要看到,财政资金只是我国建设资金的一个部分,财政收支状况只是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一方面表现,银行信贷收支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表现。这几年财政收入减少是同银行资金来源增加较多、国民经济状况越来越好同时发生的。我们绝不能单从财政收支一方面算帐,而对国家整个资金收支状况作出论断。否则就可能把困难估计过高,看不到资金的潜力。
二、单从银行过去几年的收支情况来看,又容易把可能动员的资金潜力估计过大。
这几年银行存款增加较快,1979年至1982年四年间共增加1,151.68亿元,接近以往三十年的增加额。其中企业存款平均每年增加87.35亿元,四年共增加349.4亿元,较以往三十年的增加额368.4亿元只少19亿元。城乡储蓄存款1979年增加70.4亿元,1980年增加118.5亿元,1981年增加124.2亿元,1982年增加151.7亿元,四年共增加464.8亿元,比以往三十年的增加额210.6亿元多1.2倍。
由于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增加较多,在银行资金运用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79年开始,银行除基本满足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外,还发放了中短期设备贷款,到1982年底此项贷款余额已达151.98亿元。银行还拿出大量资金购进外汇,人民银行的外汇资金占款到1982年底高达142.8亿元。
为了弥补巨额赤字,这几年财政除动用历年结余存款外,还向银行进行了大额借款和透支。
这几年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情况,就是虽银行增加了许多支出,致连续大额发行货币,但市场情况不但没有恶化,反而一年好于一年,1982年出现了20多年来最好的市场商品供应状况。
如果单从银行的这些情况来看,就可能认为银行的确很富,资金潜力很大。甚至可能形成银行资金多使用一点没问题的盲目乐观情绪。
三、只有把财政资金同信贷资金综合起来分析,才能对我国的资金潜力和经济形势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概念。
应该看到,近几年财政收支比较困难,同银行资金增加较多,出于同一个原因。
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近几年逐年有所增加,计1979年增加8.5%,1980年增加7.2%,1981年增加4.5%,1982年增加8.7%。其中轻工业发展更快,四年共增加53%。社会商品零售额1979年增加15.5%,1980年增加18.9%,1981年增加9.8%,1982年增加9.4%。显然,财政收入减少的原因不在生产和商品流转方面,而是由于国民收入的分配有了变化。
这几年,推行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制度,企业利润留成增加。几次提高职工工资,国家工资支出由1978年的568.8亿元增加为1982年的882亿元。同时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农副产品价格提高。这些都相应地减少了财政收入。
由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由1952年到1978年的平均34.3%,降低到1979年的32.9%,1980年的29.6%,1981年的27.4%,1982年的26.5%(不包括国外借款收入为25.5%)。1982年比前二十七年的平均比例降低7.8%,按1982年的国民收入4,247亿元计算,财政当年约少收入331亿元。财政收入减少,支出压缩得不够,收支就自然出现紧张现象。
这几年银行资金增加较多,除了由于工农业生产增加,国民经济的商品性加强,商品流转和货币、信用活动范围扩大外,也主要由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发生了变化。银行储蓄存款猛增,主要因农业丰收,农副产品提价,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和职工工资增加。企业存款增加主要因是企业利润留成增加。由于初次分配发生较大变化,一部分原来财政渠道的收入,转化成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收入,企业和居民把增加的收入用掉一部分,其余存入银行,又转化为银行的资金来源。这样银行的资金来源就大大增加了。在1953年到1978年的二十六年里,银行每年增加的存款约占当年国民收入的3.3%,到1979年提高为6.1%,1980年提高为8.7%,1981年进一步提高为9.2%,1982年为6.6%。1982年的银行存款增加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比以往二十六年提高3.3%,以1982年的国民收入计算,一年约多增加存款140亿元。
从财政收入和信贷资金来源增加额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变化可以看出,财政收入减少和银行资金来源增加较多,是互相依存着的两个经济现象,财政收入减少导致银行资金来源增加,银行资金来源增加较多是由于财政收入减少。单从财政收入变化分析,或单从银行信贷收入状况分析都有某些片面性,是不能得出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结论的。其实,我国每年财政收入额和银行存款增加额的合计额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这几年同过去相比变化不大,即1952年到1978年为37.7%,1979年为39%,1980年为38.3%,1981年为36.3%。
那么,从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总体来看,我国当前的资金状况究竟怎样,还有无潜力,资金潜力大小的标志是什么?这就要分析货币发行和市场货币流通状况。前面已经说过,财政资金同信贷资金是密切联系、互相渗透的两种资金。在信贷收支发生困难、财政收支有结余时,国家可以把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作为信贷基金增拨银行。就是不采取增拨的办法,财政出现结余增加的存款也有利于信贷收支的平衡。在财政收支发生困难时,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其收支差额都要直接、间接挤到信贷收支方面来。也就是说,财政收支的结余和赤字最终都要反映到银行信贷收支上。信贷收支差额,也即货币投放回笼数额,实际上是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的共同差额。因此,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加起来的国家资金收支情况,集中表现在货币投放和回笼方面,货币投放正常或基本正常,可以适当多筹集一些建设资金,反过来如货币投放过多,货币流通不正常,就不能再追加建设资金,否则市场会出现问题。
当前市场货币流通状况到底怎样?我国市场货币流通量1979年增加26.2%,1980年增加29.3%,1981年增加14.5%,1982年增加10.8%,显然增加过猛。但经过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发展日用消费品的生产,增加市场商品供应,积极开展人民储蓄,严格控制货币投放,近几年的市场货币流通不但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而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当前我国的建设资金虽已紧张,但还是有一定的潜力,还可以再挖掘一些资金进行重点建设。
四、积极挖掘资金潜力,支援重点经济项目的建设。
为了充分挖掘这些资金潜力,既要运用各种财政办法,又要充分发挥银行作用。前面说过,财政收入这几年分散较多,采取适当措施集中一点,消除赤字,并争取多安排一点重点建设资金是十分必要的,但财政办法通常是行政性的,运用过度容易损伤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而且能够集中的资金又很有限。只有在运用财政办法的同时,充分发挥银行的作用,由银行采取吸收存款、发行银行债券、扩大保险业务等经济办法,在保护企业、个人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的条件下,把这些资金的使用权集中起来,才能既保持企业、个人的积极性,又较多地为国家集中建设资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