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关于《游击草》诗集的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3
第8版()
专栏:

关于《游击草》诗集的二三事
于浩成
先父董鲁安(于力)遗著《游击草》诗集在作者逝世三十周年(今年8月20日)的前夕,由三联书店重新出版了。家兄董易和我以及孩子们都感到十分欣慰。我相信认识他的同志和对旧体诗感兴趣的人也都会觉得高兴的。这本书原由作家出版社于1958年出版,但印数很少,只有3,000本。在十年动乱中家里珍藏留念的一两本样书,也在被抄家时遗失,再也找不到下落。这次蒙三联书店据旧纸型重印,我又从父亲遗稿《温巽集诗》中选出他1942年到晋察冀解放区后所写诗二十二首作为附录。其中有一首《自题〈晋察冀日报〉通讯全稿》,讲的是他在《晋察冀日报》上连载的敌后通讯《人鬼杂居的北平市》一文。这篇通讯揭露日本法西斯侵略军占领北京后压迫、残害我国居民的种种暴行。一部分曾由延安《解放日报》转载,后来曾获晋察冀边区鲁迅文艺奖金中的优秀报告文学奖。《人鬼杂居的北平市》即将在年内由群众出版社出版问世。作者的题诗如下:
间关险阻记初征,
高垒深沟锁百城。
倒马终霄星耀耀,
飞狐五月雪峥嵘。
(原注:倒马关在唐县,飞狐口在涞源,皆属北岳区境)
仰天大笑图群鬼,
斫地狂歌哭旧京,
铸鼎燃犀宁解秽,
横磨底事不平鸣。
这次重印本以董老(必武同志)题字作封面,扉页用宋劭文同志题字,吴老(玉章同志)题字仍为插页。插页中还有柳亚子先生和孙毅同志赠诗手迹。柳诗是一首七律:
嵎夷犯顺稽诛日,
夫子缨冠奋臂时,
历尽险艰真大勇,
好收烽燧入新诗。
篇章郁勃追韩杜,
主义昌明重列斯。
记取钓台沈醉日,
可能为我泼金卮。
诗后书“奉题于力先生游击草,柳亚子呈稿,1949年7月”当是在召开首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前夕,父亲将诗稿送给这位南社老诗人看过后,亚子先生在送还诗稿时题赠了这首表示赞赏的诗篇。这首诗不见于《柳亚子诗选》,不知在亚子先生其他诗文集中是否已收录?孙毅同志所赠诗是一首七绝,是1951年初写的:
游击草诗气如虹,
为民驰骋有绩功。
今看过去多价值,
览后犹增战斗情。
孙毅同志在1943年秋季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时任抗大二分校校长,当时指挥二分校和所属陆军中学教职学员进行反扫荡战役。我当时在陆中任文化教员,我所在的连队几次跟随孙校长行军和驻营。父亲《游击草》诗集中《三过小东沟不留径去》一首中所说:“大儿南诏无消息,季子转战慈河边”。“转战慈河边”说的就是我,陆中正是在孙校长和李钟奇大队长等指挥下在慈河一带打游击的。今日重读这些诗句,往日战斗生活历历在目。正象孙毅老校长所说的“览后犹增战斗情”也。
《游击草》重新出版后,家兄董易和我陆续持赠或寄给现仍健在的父亲的几位老同学、老朋友、老战友等。其中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年已八旬的孙楷第老教授冒着盛暑给董易来信,对先父及其诗作给以很高的评价:“吾友鲁安先生,与其在三中上学时即对古典文艺有?熟高深的造就。师大毕业后历任北京女师大及天津女师等校教授、燕大主任教授,所至为朋僚学生所尊重感戴,蔚然为一代宗儒。鲁安兄的诗,弟在十年内乱前在北大也拜读过,甚是佩服。今重读之,益增纫佩。近来人有作古体诗癖。然合作(合于诗律的作品)几乎没有。既无诗的词句,又无诗的气味,又不合乎诗的格律。今读吾友鲁安之诗,典雅工丽,词采丰蔚,有古大家格调,是革命抗战时的纪行诗,也是革命诗史,居然杜老格调。柳亚子先生题诗集谓‘篇章(郁勃)追韩杜’,洵不虚也。承赐游击草集谨珍重收藏。精神好时开卷读之,如见吾友,如对古诗人。在古典文艺气运不甚振之今日,尤觉歌章大雅声已不易多得也。区区直布胸臆。祗请著安。”孙老是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他在信中指出的现代写旧体诗词的缺点十分中肯。《游击草》的重新出版,如能引起一些同志对这个问题的注意并有所匡救,将是作者一个意外的贡献。
1983年7月21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