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山乡明珠放光华——湖南省慈利县发展农村小水电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5
第5版()
专栏:农村调查

山乡明珠放光华
——湖南省慈利县发展农村小水电的经验
王维泗 王福临
在湘西武陵山脉北端的丛山峻岭中,有一个誉为“山乡明珠”的发展农村小水电事业的先进单位——湖南省慈利县。
这个县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全县积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93条,经溇、澧二水汇于洞庭,注入长江,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溪流落差较大,便于梯级开发,初步勘测,可建小水电站300多处,年发电量可达10亿度左右。全县已建小水电站131处,装机容量21,422千瓦,年发电量8,000万度。全县36个公社,社社有电站,60%的大队和52%的生产队通了电,55%的农户用上了电。按全县62万人口计算,人均占有装机容量35瓦。比全国人均10瓦多2.5倍,居于全国先进水平。
农村小水电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工业、商业、文教卫生、科学技术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由于电力充足,能源问题相对缓和,再加上枝柳线横贯县境,交通运输条件大大改善,全县经济面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变化。特别令人高兴的是,有2,800多户农民和城镇居民开始用电做饭、炒菜、烧水、取暖。以电代柴,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节省了柴禾,为保护森林,发展林业,增加了一条新的途径。按当地农民烧柴习惯,四口之家一年至少要烧硬柴四五千斤,约1立方米;2,800户一年可节省木材2,800立方米,相当于保护了280亩成林。其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相当可观的。这样以电代柴、节柴护林,以林养水,以水增电,就可以促进生态平衡,使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
在办电过程中,县委领导首先解决了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他们从南山坪公社田垭大队利用小水电开发山区经济,由穷变富的事例中,看到了办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田垭大队开始利用溪流落差,安了两台小木制水轮机发电,再利用发电收入“滚雪球”,建了一个55千瓦的电站,解决了全大队的照明、脱粒、加工、灌溉问题,改变了生产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和工副业生产发展,粮食亩产由三四百斤提高到1,400斤,社员收入增加了两倍多,家家喇叭响,户户电灯明,穷山沟成了电气化新农村。对照田垭,纵观全县,使大家增强了办电的主动性和迫切性。
在具体措施上,他们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注意了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同步协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一是多种渠道集资。在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前提下,对所需投资,采取国家投资一点,县财政拿一点,银行贷一点,社队企业支持一点,社员自筹一点,发电收入“滚”一点的办法解决。到1982年底,全县小水电累计投资总额4,9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占30%,县、社、队和社员自筹占70%。据不完全统计,社员投工1,300多万个,烧石灰12万担,备木料2,000多立方米。
二是多种形式办电。县、社、队、户四级办电,单独办,也联合办。大、中、小电站结合,大电成网、中电成线,小电一村一户,星罗棋布。群众称赞这种办电形式是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比“两条腿走路”跑得快。
三是以电养电。坚持“自建、自管、自用”和“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的方针,明确规定小水电利润不纳入财政预算,社、队、户小水电站免征工商税和所得税,电站收入除去生产费、折旧费、劳动报酬、劳保福利外,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抽走或挪用。南山坪公社以电养电,“母鸡下蛋”,一个古洞垭电站养出6个小电站,现在全社已建成11个小电站,装机632千瓦。
四是抓技术培训。他们先后选送16人到高等院校学习,派出25人参加中央和省、地水电部门举办的技术骨干训练班,同时,集中有限的师资,狠抓在职职工轮训。去年,全县举办8期训练班,为社、队培训了450多人。现在,全县已经拥有850多人的电业技术队伍。
五是注重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县、区、社都有小水电管理领导小组,大队专设一名农电员;县人民政府制订颁发了《小水电管理条例》;县委领导亲自抓典型示范。城关电站经营管理搞得好,七年多时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在城关电站的示范带动下,全县131个大小电站,基本上杜绝了大、中事故,原材料消耗下降,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