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上沃尔特的“稻香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5
第6版()
专栏:

上沃尔特的“稻香区”
史贤
每年收获季节,上沃尔特的姑河垦区,稻浪滚滚,稻香扑鼻。白天,居民们挥镰收割,驱车运稻,到处是一片丰收的繁忙景象;傍晚,人们忘记了一天的劳累,换上雪白的长袍,在轻松愉快的鼓乐中翩翩起舞,欢庆丰收。这儿就是遐迩闻名的上沃尔特“稻香区”。它是中国和上沃尔特在七十年代合作建成的。
姑河位于上沃尔特高盆地省的中部,土地平展肥沃,水源充足,有种植水稻的良好自然条件。但是,几千年来,这里荒草漫漫,人烟稀少,居民祖祖辈辈从未吃过大米。1973年中国和上沃尔特建交后,中国农业技术组应邀到姑河,对当地农民进行开荒造田和种植水稻的技术指导。技术组经过实地考察后,鼓励农民大面积垦荒。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改造和开发稻田1,100公顷的计划。昔日的荒草滩,转眼变成了平展展的水稻田。中国技术组动手种水稻试验田和示范田,请当地农民参观学习,并深入村庄,手把手地给农民传授选种、育苗、插秧和施肥等技术。他们还与农民一起修建了11处小型水利工程,解决了近千亩稻田的灌溉和排水问题。辛勤的劳动迎来了丰收年,1974和1975年,垦区连续两年获得大面积好收成,稻谷每公顷产量(双季)达8吨半,总产量突破了万吨关,每年向国家交售稻谷3,000吨,农民的收入也大为提高。在欢庆丰年的日子,一位老农深情地对中国技术组同志说:“你们是我们的真诚朋友……”
1975年底,姑河垦区建成移交给上沃尔特。中国技术组离开了姑河,但他们留下了种稻技术,播下了友谊的种子。八年来,姑河人民以辛勤的劳动,使垦区面貌又有了新的变化。目前,垦区有了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并建起了碾米厂。居民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有许多人家还购买了摩托车、自行车、手表和收录两用机。昔日漫漫草滩,今天已成米粮川,吸引着附近的农民。
姑河人民如今过上了好日子,他们没有忘记曾和他们一起劳动生活过的中国朋友。每年庆祝丰收的晚会上,人们总要叫几个身强力壮的年青人打扮成中国人的模样,让他们作为贵宾和大伙一起载歌载舞,以此来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附图片)
上沃尔特农民在田间劳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