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普通一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12-21
第2版()
专栏:

普通一村
松江省东部集贤县第八区东荣屯从实行土地改革以来,经过三年的生产运动,农民的生活越过越好了。今年年景不大好,大豆、谷子受了霜灾,全屯一百三十七户人家还收获了一百六十多万斤粮食(市斤,下同),平均每口人有两千一百五十三斤粮食的收入。一个劳动力收获了八千九百三十四斤粮食。加上今年冬季副业收入,除去全屯人吃、喂马、穿衣、公粮,至少还有五十万斤余粮。
不堪回首话当年
东荣屯,在土地改革以前一百多户人家,耕种着五千六百五十三亩土地(市亩,以下均同),有十五头牛,四十三匹马,十七辆车,其中有二千九百八十亩土地,十七匹马,三辆大车是在三户地主手里。而八十三户贫、雇农却只有一千四百零五亩土地,六头牛,三匹马,两辆车。其中雇农三十四户,牛、马、车一件也没有。十九户中农也只有十一头牛,十四匹马,十辆车,八百五十五亩土地。那时连年水涝,加上在敌伪统治时车、马、劳力被长期征用,生产力很低,以致许多中农,如隋殿国、苗秀成等,都荒芜了好多土地,无力耕种。粮食产量也很低,一亩地才产六十多斤小麦,或高粱二百斤左右。雇、贫、中农的生活非常困苦。像中农刘成章家那时十六口人,只有五床破旧被,贫农叶振发家十二口人,只有三床旧被。而贫农老吴头年近八十,只有一个破渔网里面填些旧棉絮,白天披着,晚上盖它。雇农袁文家的妇女冬天还穿着半截的破单裤,围上一条麻袋。吃的就更困难了。一九四二年因敌人残酷搜刮,好多家中农都是吃野菜、青菜度过来的。平常年月也有许多家吃米连糠带皮吃。一九四四年平均贫农一口人才收入四百四十一斤粮食,一个劳力才收获一千九百多斤粮食。
土改改变了贫困
自从一九四七年冬实行土地改革以后,这种情况是一去不返了。平均每人分了七亩五分地,中农、贫农原有十七头牛,十七匹马,由地主、富农手中又分来十四匹马,两头牛;政府又贷给五头牛,用斗争地主分得的财物又买来七匹马。在政府号召下大家合作互助,一九四八年一年就把敌伪时代荒芜了的土地开垦起一千六百五十亩,在政府领导下修了一条大排水壕,地虽洼也不怕涝了。到一九四九年,经政府农贷帮助及农民自己把余粮投入生产,全屯耕畜已增加到八十一匹马,十五头牛,二十三辆车。一九四九年又垦起八百一十亩荒地。到今年,这村耕地已增加到八千五百八十七亩,平均每人约有十一亩半田,全屯一百三十七户中,有九十户饲养耕畜,共有马一百一十匹,牛三十头,大车四十辆;涝洼地已全部变成了良田。今年小麦每亩收获一百六十五斤,超过一九四四年产量的百分之一百四十九,高粮每亩收获三百一十七斤,超过一九四四年产量的百分之五十四。这屯在一九四四年共产粮七十多万斤,一九四九年虽然天旱收成不够好,但已产粮一百四十万斤,今年,在将近秋收时,大豆、谷子又遭了早霜,仍产粮一百六十多万斤。由于农村粮食普遍增加,需要大批车马运输,这屯今冬仅车马运粮估计还可收入十六万余斤粮食。全屯还饲养了四百零三口猪,一千二百九十一只鸡。现在二十户中农已有三十匹马,五头牛,十五辆大车。六十五户贫农也有二十七匹马,十六头牛,十三辆车。四十四户雇农有十八匹马,八头牛,十辆车。生活是越过越好了,平均今年每人添了约三十尺布,一斤半棉花,人人穿上了里面三新的棉衣,年青人还有许多做了制服穿。全屯今年盖了六十二间新房,有三十八间已按上了玻璃窗子,其余也要按。贫农叶振发(副村长),一家十口人,现在有两匹大马,一匹小马,一辆大车,种着二百多亩地,现在至少有三万多斤余粮。此外,还存六口肥猪,一个母猪,八个猪仔,四十多只鸡、鸭。今冬大车运粮至少还可以收入两千万元(东北币,下同)。中农陈秉兴、孔庆举等,都和叶振发情况差不多。地主孙柏昌,朱守义由于劳动好也已每家有了三匹马,各种二百多亩田,盖了新房子。
由于生活越来越富裕,这屯子生产劲头也越发大了。今年秋收才结束,十一月上旬就出去了二十四辆车运粮,半个月间就收入一亿多。叶振发换工互助组明年除去一切费用和娶媳妇、盖房子用两、三万斤粮外,还能余下六万八千六百斤粮,准备都用到扩大再生产上。许多户明年还要开荒,以往荒芜了的土地都已经种上了,明年将开垦新地,估计全屯可开垦七百五十亩,有五、六家没有耕畜的,今冬也都要买耕畜,雇农陈海生活比较困难,今年还娶了儿媳妇。他又把牛换成了马,与人合伙买了一辆车,雇农李万生自己买了一个新车,他们都要参加运粮。大家都要求优良种籽,有很多人设法到外县去串换。好使的除草机,开荒的洋犁,耙,农民都打算买。明年麦收时还希望使用苏联式收割机和打麦机收麦。
确是普通一村
虽然如此,东荣屯的生产情况在集贤县来说,还仅是一个一般的屯子。由于过去村干部领导不强,在前二年生产比别屯落后了一步;生产是一种自流的状态,互助组织也不好。在集贤县,一般的屯子差不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户都有了耕畜,而这屯却有三分之一的户还没有耕畜。在陆家油房屯八十二户中,只有十六户明年够吃够穿,生产资料足够,但没有余粮的算是全屯中的穷户,而东荣屯却仍有十三户人家明年生产资料不够充足,生活有困难。主要原因就是过去换工互助搞的不好,能自己单干时就不参加互助,因此多数没有做到深耕细作,劳力不够的户就少打了粮食。直到去年才产生了一个比较好的叶振发换工组,并起了推动作用,今年大家劲头都很大,有三、四个换工组和叶振发组比赛,做到了多铲多趟。但劳动效率还没有充分发挥,新的农业技术也还没有采用。因此这屯经济发展是比别屯落后了一步。
起来,保家卫国
但这屯毕竟是发展了,生活上升了,比以往幸福多了。不挨冻受饿而是吃得饱,穿得暖,有自己的房屋,土地,生产工具,耕畜,而且仓里有余粮了。
正在今年收获之际,却传来美帝侵占我台湾,扰乱辽东、吉林边疆的消息,农民们听到这消息非常气愤,很快就有七名农民志愿赴朝参战。他们的家庭把余粮拿出来为他们的子弟置备服装,用具,棉大衣,好皮帽,新乌拉,裹腿,背包,干粮袋等,他们英勇地参加了保家卫国的斗争。公粮任务布置下来之后,妇女们立即掀起了选好公粮的热潮,家家挑好粮,大豆都经过粒选。农民正以满腔热情援助朝鲜邻邦,和保卫自己的幸福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