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山西省长治专区一○二村的农业增产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12-21
第2版()
专栏:

山西省长治专区一○二村的农业增产调查报告
一、增产概况
一九五○年的农业增产运动,是在不断克服干部中的单纯农业社会主义思想、经验主义、官僚主义、行政命令作风、发动群众战胜各种灾害、贯彻省委党代会议提出的“组织起来日益与新的技术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方针之下进行的。现据一百零二个村的调查:战前每亩平均实产量为一石一斗六升二,去年为一石一斗六升四,今年为一石三斗零二合五,每亩超过去年一斗三升八合五,胜利地完成了今年增产一成的要求。
二、取得成绩的原因
一、组织起来的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甲、互助组。首先从数量上看:共有二万零四百八十四户。去年参加互助的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二十五点六,今年则为百分之二十六点二,超过去年百分之零点六。共有劳力三万一千五百一十三个(其中男女半劳力均以二折一计),去年参加互助的占总劳力的百分之二十三点二,今年则为百分之二十五点六,超过去年的百分之二点四。共有畜力九千三百四十头,去年参加互助的占总畜力的百分之二十五,今年则为百分之二十九,超过去年的百分之四。共有土地二十九万一千四百一十五亩,去年参加互助的占总土地的百分之二十四点八,今年则为百分之二十六点三,超过去年的百分之一点五。去年共有互助组五百六十二个,今年则为八百六十一个,比去年增加二百九十九个。
其次从质量上看:第一类组的特点是:自愿等价,长期拨工,但技术上不够突出,这类组去年有二百九十一个,今年有五百二十二个,比去年增加二百三十一个,这是因去年没有组织起来的今年组织起来了,同时也有提高到二、三类的。第二类的特点是:自愿等价,技术分工,农副业结合,新的科学技术与加工加肥、浸拌种籽,开始采用。它的经验是:(1)以互助组采用新的技术比单干采用效率大,而便于推广。(2)在农副业结合中可以适当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力,这类组去年有二百二十四个,今年有二百六十二个,比去年增加三十八个。第三类组是自愿等价,技术分工,讲求技术。它已有七八年的历史而且比较巩固。它的发展是由小到大。它的特点是:(1)在几年中都是巩固的,提高了技术,发展了生产,多打了粮食。如郭玉恩组每亩较战前平均增产百分之六十,霍富春组平均每亩超过未组织起来时的八斗。(2)有了较科学的技术分工,发挥专长。组员们已认识到想种好地,必须组织起来取长补短。(3)最突出的是,互助组内采用了大农具公共购买使用办法,这一特点是产生在互助组内部发展了生产,新的生产关系开始建立的基础上并逐渐发展起来的。这类组的经验是:(1)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下集体购买大农具,对发展生产是有利的,给推广新式农具创造了条件。(2)由于它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更好地执行了等价政策,所以互助组内部已有了新的生产关系。(3)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加工加肥,提高了生产,绝大部分的组员都富裕起来了,组员们在思想上对走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道路是肯定下来了。这类组去年有四十七个,今年已有七十七个。
另外是大量的小型的临时拨工组,因它的特点是不固定,所以没有专列一类。严格说来,它只能算是组织起来的基础,还不能称为互助组;但只要是几个人在一起的临时拨工互助,总比单干在发展生产上效率大。
乙、合作社,经过一年的整顿,全区有四百五十个基层社,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七点七六,大体合乎合作法的规定;有三百八十四个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三点六九的基层社,一般经过整顿,但为社员服务的观点还不够明确;未加整顿的有六百九十一个占百分之四十二点六二;已停顿垮台的有九十六个占百分之五点九三。虽然只有半数经过整顿,但发展新社员九万七千余人,扩大资金一百一十八万余斤小米,在交流物资、带动生产上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据一至九月份的统计,专区、县社的供销总值为四百零九万一千七百四十四万余元,减轻中间剥削十万零九千二百八十九万余元。一般的学会使用合同制,一至九月份共订合同四千一百一十九次(缺专社的统计),其中包括有代购、代销、交换、运输、贷款、订购、预购等七种内容。经过合同制,使物资交流有了组织性与计划性,加强了与国营经济的联系,克服了资金不足的困难,保证了国营经济的收购、推销任务;特别是预购合同,对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与消除农民产品销路的顾虑起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合同中规格的规定,促使其加工,注意技术的提高。有百分之三十八的基层社建立了合作社工作代表会议,加强了业务的计划性。合作社工作者代表会议起了交流经验、提高干部水平、密切上下级联系的作用。又建立了信贷社,对吸收群众游资起了很大作用,因群众的游资总是要找出路的,如不加以组织,这种游资将会自流地向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
二、科学技术开始采用,固有技术普遍提高。
耕地遍数:战前耕一遍的占百分之三十点四,二遍的占百分之五十九点五,三遍的占百分之十点一。去年耕一遍的占百分之十五,二遍的占百分之六十五点六,三遍的占百分之十八点九。今年耕一遍的占百分之六点九三,二遍的占百分之六十二点五,三遍的占百分之三十点五。
施肥:战前每亩平均上底肥三十八担,上追肥十二担七。去年每亩平均上底肥四十七担二,上追肥十六担五。今年每亩平均上底肥五十担四,上追肥十七担三。
改良品种:去年浸拌种为百分之十八,今年为百分之四十二。去年调种占百分之十三点四,今年占百分之二十一点八。今年秋季选种四千四百零七石三斗八升,达到所需种籽的百分之八十二点七,其中田选的为百分之六十九点八,场选的为百分之三十点二。推广优良品种只沁源五个村即推广二百五十亩。
锄苗遍数:战前锄一遍的占百分之十八点八,锄二遍的占百分之六十八点五,锄三遍的占百分之十二点六,还有百分之一不上锄的。去年锄一遍的占百分之八点一,锄二遍的占百分之五十三点八,锄三遍的占百分之三十五点九,锄四遍以上的占百分之二点二。今年锄一遍的占百分之四点五,锄二遍的占百分之四十点七,锄三遍的占百分之四十九点四,锄四遍以上的占百分之五点四。
技术指导:有百分之九十八的村成立了技术指导委员会,具体指导技术。农场经常联系有数十个特约农家,不少劳模划定一定地段进行各种技术试验,以典型推动,实际指导,受到群众热烈拥护。
耕畜:今年也增加不少,战前有畜力一万零一百九十八头,去年为一万零二百九十六头,今年除去卖掉死掉的,实有一万一千三百九十八头。
农具:不仅数量增加,改造旧式农具,使用新式农具,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要求。旧式农具与去年比,犁增加百分之十点七,锄增加百分之十三点六一,锨镢增加百分之十三,耙增加百分之八点零七,车增加百分之十一点六,耧增加三百七十九张。旧农具的改造如三条腿耧改为两条腿的仅长治即改造三分之二左右;土耘锄的改造与新式耘锄的发明,各县都有。如郓城的登云锄,襄垣、陵川的霍耧等,解放式农具的推广,已得到群众欢迎。由专县运回来的三百余件解放式农具,经各县实验,七寸步犁较土犁效率高百分之三十,耘锄较土锄效率高三倍至五倍。喷雾器、脱粒机更到处受到群众欢迎。
水利建设:据八十七个村的统计,共有水车六十二架(去年原有十九架,今年新增四十三架),共可浇地五百六十五亩。水渠共八十一条,去年有五十六条,今年新开十五条,修旧渠九条,可浇地一千六百五十六亩三分。共有浇地水井一千二百八十九眼,可浇地三千四百九十九亩八分,今年新打的一百四十六眼,修旧的五十三眼。这些在今年的抗旱斗争中保证了禾苗不死。阳城群众反映,这才真正看到了人定能够胜天。
三、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与村级人民代表会议,是开展生产运动的最好组织形式。
各县都开过二次到三次的各代会,村里每段工作都在人代会上具体讨论布置。各阶层对党的生产政策摸到了底,打破了某些生产顾虑,在党员、干部中也克服了关门主义与放弃领导的自流思想,感到只要能充分发挥人代会、各代会的作用,就如同增加了千百个干部;同时对支部建设也起了很大作用:加强了党对生产的领导,可以克服支部党员的行政命令与不领导生产的思想作风,可以克服支部的主观主义的不切合实际的计划,可以加强每个党员的活动能力与支部对生产的计划、检查、总结经验的领导作用。
四、开展生产竞赛,大量培养劳模积极分子,是开展生产运动的最好领导方法。
今年抓住了这一领导方法,总结了李顺达组织起来、生产发家的经验,发动全区学习李顺达,开展生产竞赛,展开了村与村比,组与组比,组织起来与单干的对比。在每个运动的总结时,就成为群众性的总结经验、评选劳模,并推动下一阶段的运动,因而使每个运动表现紧张活泼。据一百零二个村的统计,被群众选为劳模积极分子的人数占全部劳力的百分之九点九。
五、开展生产运动的决定环节,在于支部的领导。
今年支部抓住了领导互助合作运动与提高技术的主要内容,具体体会了以生产领导生产必须学习技术,掌握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带头作用。同时也只有在生产运动中经常检查党员的活动,把总结生产与鉴定党员相结合,才能真正的作到支部领导生产与在生产中建设支部。据一百零二个村支部党员在生产运动中表现的调查,有百分之三十八的党员能积极领导生产,成为生产运动中的骨干,有百分之四十九的党员一般的能参加领导,但不能成为骨干,有百分之十三的党员不领导生产。
按长治专区共包括县,计长治、长子、屯留、武乡、沁水、沁源、襄垣、黎城、郓城、壶关、平顺、高平、晋城、阳城、沁县、陵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