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这里没有欢笑——恩贾梅纳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6
第6版()
专栏:乍得通讯

这里没有欢笑
——恩贾梅纳访问记
新华社记者 解聘如 欧玉成
8月中、下旬,记者曾去乍得首都恩贾梅纳采访。如今一闭上眼,那弹痕累累的断壁残垣仍历历在目,那法国军用飞机训练飞行的呼啸声又响在耳际,还有那在战争气氛中珍惜暂时和平生活的市民们也一一浮现在眼前。然而搜尽记忆的角落,却始终想不起在这座城市的任何地方,曾经听到过任何一声欢笑。
恩贾梅纳的市民们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们生活在不安和困苦之中,却秩序井然。人们按顺序排队上公共汽车,默默地谦让着。大清真寺旁边的大市场买卖照常,虽然没有通常的嘈杂声。恩贾梅纳人的沉默和哀愁是明显的。设身处地想一想,国家打了18年内战,首都从1979年以来也大打了好几场,市民们不是家破人亡,就是背井离乡,笑从何来?其实,就连我们两个客居的局外人,自从乘独木舟从喀麦隆渡过沙里河登上恩贾梅纳岸边的时候起,也笑不出来了。一上码头,迎面就是被子弹打成筛子一样的几堵墙壁和一根光秃得象扭曲了的铁条似的树干。不知这是1980年内战还是1981年争夺时的“产品”,而今凄凉伫立,每天迎送着来往过河的人们,无声地宣告:国家战事未了,首都尚未重建。
类似的凄凉景象在全城比比皆是。我们乘坐的公共汽车车身上满是弹痕,车头挡风玻璃上还有个溜圆的弹孔,令人想到,这颗子弹可曾打死司机或任何乘客?市中心昔日金璧辉煌的大教堂,如今徒有四壁,顶、厅荡然无存。戴高乐大街最繁华的商业地段变成了荒草丛生的瓦砾堆,蟋蟀瞿瞿声清晰入耳。看到我们惊愣的陌生面孔,一位小摊贩不禁叹惜地插了一句:“你们还没看到死了多少人哪!”
当我们来到座落在市区的乍得博物馆时,馆长接待了我们。他沉痛地介绍说,过去这里有3名管理人员,两名在1980年内战时死了,现在只剩下他一个,每天按时上下班,尽一个爱国者的责任,希望同胞们懂得和珍惜本民族的历史。他惋惜地说,陈列品大都遭到摧毁和失落,现已所剩无几了。
今年6月,乍得北方战事再起,首都一度人心惶惶,居民们又开始打点行装,准备过河去喀麦隆逃难。最近北方前线出现僵持局面,恩贾梅纳暂时复归平静,人们仍照常上班,照常生活。但战争气氛仍象乌云一样笼罩着这座城市。法国军用飞机日夜不停地向这里运送部队和武器,旅馆都被法国军人和外国记者住满了,身着军便服的法国飞行员、伞兵、装甲兵成了咖啡馆里的常客。
在恩贾梅纳街头、市场上和政府部门的办公室里,我们同一些乍得人进行了交谈。我们问:“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回答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那还用问?独立、和平!”一位商人说:“没有和平,别说生意兴隆,能不家破人亡就感谢真主了!”一位出租汽车司机对一位西方记者严肃地说:“你们这么多记者涌到恩贾梅纳来,我们生意是好了。可我宁愿你们不来,宁愿自己不赚这些钱。因为你们来的人多了,就意味着我们这里不太平了。”
在离开恩贾梅纳,坐上沙里河的独木舟时,我们问一位为免交船费而替船主划桨的中学生:“恩贾梅纳这个地名在当地语中是什么含义?”他深沉地答道:“听老师说,恩贾梅纳就是宁静的意思。可她几时才能宁静啊?”说时,他的目光茫然注视着前方,忧伤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