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砸碎黄金枷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6
第8版()
专栏:

砸碎黄金枷锁
张雨生
“黄金的枷锁是最重的”。巴尔扎克在他的长篇小说《高老头》中说的这句话,今天仍然值得深思。黄金是金钱的象征,财富的标志。高老头,就是被套上了黄金枷锁的一个典型形象。
巴尔扎克把黄金指责为枷锁,是用了批判的眼光来揭示黄金的这种本质的。而资产阶级拜金狂们则把黄金崇拜为万能的神。鼎鼎大名的哥伦布就无限崇拜地说:“黄金真是一个美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成为他想要的一切东西的主人。有了黄金,甚至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1492年,哥伦布奉西班牙统治者伊萨伯拉和斐迪南的命令,携带着致中国皇帝的国书,横渡大西洋,到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进行掠夺。后来他又三次西航,劫取了不少的黄金和财产。然而,哥伦布的晚年很不妙,没有成为“一切东西的主人”,却在贫病交加中抑郁而死。雄心勃勃的冒险家,野心勃勃的殖民者,证实了资产阶级创造显赫一时的业绩,都是由金钱所驱使的。金钱是资本主义世界得以运转的动力。
共产主义世界观与资产阶级世界观相对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思想方面说,其中心就是要破除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即从资产阶级金钱观中跳出来。只有彻底砸碎黄金枷锁,才能真正获得思想的解放。一次,胡耀邦同志参观河南南阳武侯祠,看见殿前的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胡耀邦同志看后,随口改道:“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以胡耀邦同志所说的这种阔大胸怀处世论事,这是树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人的必有的反映。我们共产党人奋斗不息的动机,正是“心在人民”,“利归天下”。
然而,“争多得少得”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屡有所见;资产阶级金钱观,对于一些人还有相当大的诱惑力。以至一个时期以来,“一切向钱看”竟然成了某种人的口头禅。一个人被资产阶级金钱观腐蚀,带上了黄金枷锁,即使他原来是共产党员,是相当高的领导干部,也会被弄得神魂颠倒。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好逸恶劳,不择手段追求享受等恶习,盖出于此。科学家说,黄金是最稳定的物质,极不易被别的物质腐蚀;但它被反映成为资产阶级的观念,却反过来了,极易腐蚀人们的灵魂。黄金枷锁是无形的,它锁住人的灵魂,在潜移默化、无声无息之中。不特别警惕,很容易上当。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做不得“灵魂升入天堂”的美梦,否则,其结果会比哥伦布的晚年还坏。
砸碎黄金枷锁,并不是否认金钱作为商品货币,在经济建设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不是把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正当报酬,看作枷锁去否定。而是说,我们安身立命的出发点要高出于金钱观念,能够突破一切向钱看的圈子,树立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和勇于献身的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