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余秋里同志谈 结合实际学习发扬引滦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7
第1版()
专栏:

余秋里同志谈
结合实际学习发扬引滦精神
本报讯 据《解放军报》报道:9月13日,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在听取参加引滦入津工程的部队汇报时,要求部队结合我军的实际情况和任务,学习引滦精神,实践引滦精神,发扬引滦精神,促进各项工作。
余秋里说,杨尚昆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天津市引滦入津通水庆功大会上的讲话,高度评价了引滦精神。什么是引滦精神呢?我认为,引滦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培育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扬光大。邓小平同志指出:“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拚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参加引滦入津工程的部队和广大人民一起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培育了引滦精神。
余秋里说,引滦精神,具体讲来,应该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军民团结、军政团结、全国团结的精神。团结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战争年代我们靠团结夺取了胜利,搞社会主义建设也要靠团结取得胜利。没有团结,引滦入津工程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二是在党的领导下发扬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精神。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和各条战线的许多部门对引滦入津给予了大力支援,这是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这种大协作的精神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是顾大局,识大体,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精神。在引滦施工中,沿线广大群众需要搬迁就搬迁,需要让地就让地,还主动完成了50多公里的渠道整治,这种风格也就是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的精神。
四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再强大的敌人也无所畏惧,再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个人的得失也就不会计较。这种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是用多少钱也换不来的。这种精神,我们军队决不能丢,丢了它,就等于丢掉了生命,一定要大力提倡。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之一,正是要培育这种精神。
五是努力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坚持科学施工和科学管理的精神。引滦施工部队不仅有高度的革命精神,而且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他们从上到下,人人努力学习科学技术,重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实行科学施工、科学管理。正因为如此,他们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使工效一再提高,工期一再提前。
六是善于钻研与勇于创新的精神。引滦施工所以搞得好,就是因为有一大批同志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他们肯动脑筋、肯想问题,从而使施工的组织领导、政治工作、后勤保障都有很多创造。“五到第一线”(领导指挥、政治工作、技术力量、器材物资、各项服务),就是这方面的生动范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