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山水田林草综合治理 农林牧全面发展 长武县草丰林茂粮多畜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8
第1版()
专栏:

山水田林草综合治理 农林牧全面发展
长武县草丰林茂粮多畜旺
本报讯 记者徐士杰、肖德木报道:陕西省黄土高原上的长武县,多年来坚持山水田林草综合治理,农林牧全面发展,成效喜人。记者来到长武,只见路有护路林,田有护田林,千沟万壑葱茏滴翠,千家万户浓荫密闭,不少大片塬田被林带划成方格,林带连成林网。
今年,这个县春季又植树造林两万多亩,集中连片的沟坡治理也是往年少有的,修缓坡梯田1万多亩。最近,长武县委认真学习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有关讲话,联系实际,制定了今后七年的发展规划。
长武县解放前是全国著名的穷县之一。建国初期,全县87万多亩土地被六百多条一二百米深的大小沟壑切割得七零八落,森林覆盖率只有2.3%,十分之九以上的土地水土严重流失。直到这个县开始综合治理的1973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一百多斤,年年财政靠国家补贴,吃粮靠国家供应。
经过近十年山水田林草综合治理,这个县治穷致富取得了三大成果:
——农林牧全面发展,穷帽子基本摘掉了。据统计,目前全县户均林木已从解放初期的不足一亩增加到八亩;人均占有粮食1982年为735斤,今年一季小麦达到600斤以上,1981年以来年年已有余粮外调;户均大牲畜0.8头,猪羊两头多。全县已有一批售万斤麦、育几十亩林木、养几十头牲畜的专业户。
——生态良性循环开始得到恢复,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有了改善。全县四分之一的土地有了森林覆盖,十分之九以上的耕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治,目前65%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得到有效控制。塬田、滩地满布林网,沟沟坡坡林茂草丰,当年“风起满天土,雨落满沟泥”的景象已明显改变。
——农村出现了“科学热”、“农机热”,农民在温饱之后已把眼光开始转向智力投资和开发性经营。县办的《科学种田》小报是最受欢迎的报刊之一,全县平均每两户就有一份,农民争着学科学,去年全县27个科研推广项目,有18项取得了比预期还好的成果。
这个县治穷致富的经验,主要有一系列落实措施。这包括:帮助社队拿出自己的对症下药的治理方法,认真落实小流域承包治理,动员千家万户采种育苗及时栽种,提高旱作农业水平,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组织好以水土保持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队伍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