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黎巴嫩局势与“战争权力法”之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8
第6版()
专栏:美国通讯

黎巴嫩局势与“战争权力法”之争
本报记者 张允文
9月12日,刚刚结束夏季休假回到国会山的议员们,着手讨论的第一个紧迫问题,就是日益恶化的黎巴嫩局势和美国的对策,围绕着这个问题,白宫同国会之间就“战争权力法”展开了一场较量。
1973年,美国国会为防止越南战争重演而通过的“战争权力法”规定,美国派往海外的部队一旦面临“迫近的敌对活动”,就必须在60—90天内把部队撤回国内,除非国会表决同意部队留在原地。
自8月下旬以来,黎巴嫩各派民兵和政府军相互间的武装冲突激化,驻守在贝鲁特国际机场附近的美国海军陆战队4人死于炮火,20多人受伤。美国的军事介入随之升级,美国军队从使用轻武器还击,发展到使用大炮和直升飞机火箭攻击德鲁兹民兵的阵地。9月1日,美国宣布,载有2,000名两栖作战部队的3艘军舰从肯尼亚驶向地中海,并已于12日抵达贝鲁特国际机场附近海面待命。载有90架战斗机的“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受命驶抵贝鲁特沿海。9月7日从这艘军舰上起飞的战斗机首次飞越德鲁兹民兵阵地。9月8日美国海军的大炮轰击了这些阵地。据统计,美国现在部署在黎巴嫩岸上和附近海面舰只上的武装人员已达14,000人,相当于黎巴嫩政府军的三分之一,是1973年埃以战争以来美国在这个地区的最大军事集结。
9月13日,白宫宣布,总统已授权驻贝鲁特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遭到攻击时,可以要求海军提供舰上和空中的火力支援。同时,只要情况需要,还可以向其它多国部队和黎巴嫩军队提供这种火力支援。美联社报道说,赋予地方部队指挥官这种权力是前所未有的。
本来,当海军陆战队于去年9月被派往贝鲁特时,里根总统曾向国会保证,1,200名海军陆战队不会派到
“任何可能卷入敌对活动的地方”。但近半个月来,形势急转直下,海军陆战队实际上已卷入各派力量冲突的“大漩涡”。这就引起了美国公众和国会的严重不安。
国会认为,自从两名海军陆战队员死亡后,美国驻黎部队已处于“迫近的敌对活动”。因此国会要求总统根据“战争权力法”向国会汇报情况,并由国会就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的驻留期限进行表决。里根却拒绝援引“战争权力法”的条款,政府官员中一再否认出现敌对行动,拒绝国会对军队部署规定条件。国会对总统无视它的要求十分恼怒,有的人甚至表示要中断对海军陆战队的拨款。据报道,国会与白宫进行频繁的谈判,企图达成妥协,但双方仍然相持不下。
美国介入黎巴嫩冲突在美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民意测验表明,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反对派军队干预黎巴嫩局势,不赞成政府在中东进行军事冒险,要求撤回海军陆战队。而在国会中,虽然也有人主张撤回军队,但大多数议员仍主张在黎巴嫩保有少量的海军陆战队,只是不要卷入同当地武装力量的“敌对行动”,以免出现“第二个越南”,因此他们力图限制总统的权力。目前,里根政府面临的是一个“严酷的两难困境”。正如《纽约时报》指出,如果政府决定撤回军队,将会导致黎巴嫩政府的瓦解,美国在中东温和派国家心目中将信誉扫地;如果扩大军事活动,则将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看来里根政府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两全之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