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卡德尔故乡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9
第7版()
专栏:

卡德尔故乡行
丹林 张祝基
一百五十一年前,当法国七月王朝的军队从西地中海南岸向大陆腹地大举进犯时,一名年仅24岁的青年,被拥戴为阿尔及利亚抵抗运动的领袖。这位后来使侵略军闻风丧胆的青年,就是阿尔及利亚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阿卜杜勒·卡德尔。
今年是卡德尔逝世一百周年,阿尔及利亚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不久前,记者对他的故乡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访问。
卡德尔的故乡在阿尔及利亚西部,现今马斯卡拉省格里斯县西迪卡塔村。不过,由于1807年家庭的一次偶然的迁居,使这位传奇英雄诞生在距此不远的一个名叫盖特纳的山村里。
一天上午,我们顶着盛夏的骄阳,从省府马斯卡拉驱车前往盖特纳。汽车沿着舒格兰山间蜿蜒曲折的6号公路前进。微赤的褐色山岗缺乏植被保护,风化剥蚀十分严重,只有那堆堆卵石似乎在提醒人们,这里是被水流遗忘了的河床。车过哈辛镇,向左拐去,山间平原愈益开阔,出现了成片的橄榄林,残留在地里的麦茬依然一片金黄。哈马姆河享受着上游水库的惠泽,终年水流不断,两岸盛开的夹竹桃,一团团一簇簇,红似朝霞、白似浮云。我们按图索骥,找到今年5月落成的以英雄名字命名的“盖特纳——阿卜杜勒·卡德尔”新村。
“故居在对面山坡上的旧村里”。新村里一位青年这样告诉我们。然而,故居已经不复存在。荒凉的小村里,有块大理石碑镶嵌在四堵矮墙之中,碑上刻着两行阿拉伯文:埃米尔阿卜杜勒·卡德尔于伊斯兰历1223年7月15日诞生于此
(约为公元1808年初)。
卡德尔出生在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家庭。父亲是教团首领,母亲出身西部名门。卡德尔5岁开始识字,12岁背诵可兰经,17岁随父去麦加朝觐,漫游西亚3年。返乡后悉心研究经文、哲学、历史等名人巨著。这位身高1.68米的青年,健壮、敏悟而腼腆。
1832年11月,西部各部族、教团首领聚会马斯卡拉,紧急磋商土耳其在阿统治崩溃后抗御法军入侵问题。21日,卡德尔应召来到会场,抒陈己见,被拥戴为埃米尔。次日,他在格里斯平原召集各部族壮士宣誓,誓死保卫土地和人民。
格里斯城南如今是一望无际的葡萄园,现已干涸的福罗哈河蜿蜒其间。河边有一株高约15米的百年古树。就在这株枝叶繁茂的树下,一块纪念碑记载着当年志酬祖国的壮士们庄严宣誓的情景。
自此,从穆斯塔加奈姆到特累姆森的辽阔地区,以及谢里夫河两岸,都成为阿尔及利亚西部人民与侵略军反复浴血奋战的战场。在长达15年的岁月里,卡德尔以其卓越的指挥才能,指挥义军纵横驰骋,在奥兰城下、在马克塔隘道、在特累姆森郊外……一再重创侵略者,两度迫使法军统帅德米歇尔和毕若签署和约,承认埃米尔对绝大部分阿尔及利亚领土的主权。在战争中,卡德尔团结西部、中部甚至东部地区的部族,并以坐落在舒格兰山间的马斯卡拉城为中心,建立了第一个现代的阿尔及利亚国家。
为了纪念卡德尔的不朽功绩,今年5月在马斯卡拉郊外绵延的群山之巅,落成了一座纪念塔,上面伫立着俯瞰四野的埃米尔的雕像(见图)。半山腰安放着两门当年的铁炮,接引着通往山巅的132级白色石阶。这132级石阶象征着阿尔及利亚人民从1830年到1962年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的历程。拾级而上,到达由白—红—白色大理石板铺砌的广场,正中是一块由铁链围护着的大理石碑。碑后是红色大理石筑成的高台。正面有一幅象征工人、农民、妇女和战士团结战斗的浮雕,在农民和妇女膝下是两名高举书本的儿童。登上高台,正中就是右手高擎利剑、目光注视着远方的卡德尔雕像。
举目四眺,山峦重叠,树少村稀,周围一片寂静。唯有奔驰在山间公路上的车流,给人以沸腾的生活气息。
马斯卡拉是个建制不到10年的省。面积59万公顷,人口50万。舒格兰山横亘在马斯卡拉省中部,山北、山南是富饶的平原。正常年份的日照、温度和雨水适合谷物、蔬菜、葡萄、柑桔和油橄榄的生长,山间牧场又是放牧牛羊的好地方。1982年收获的农产品已满足了全省的需要,有些还远销他乡。近年来,这里的建设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我们祝愿阿卜杜勒·卡德尔的故乡——马斯卡拉省作为中部高原地带的一环,将随着阿尔及利亚建设重心的逐渐南移而日趋兴旺发达。(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