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也说杂文的不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19
第8版()
专栏:

也说杂文的不平
易加炎
据说,“很有些同志”因杂文没有获奖的机会而在那里鸣不平。于是论者曰:其实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杂文水平太低。见仁见智,自是人们的权利,只是此说总有些难以服人。
杂文的水平不高,大概是无法否认的事实。除论者所指出的有“论”而无“文”外,似乎还有一种常见病:浅。有不少文章,虽然有所“论”,却缺乏深度。但如果看得仔细点,并且平心而论的话,恐怕也得承认:在这片园地里,尽管开出的花多是瘦弱苍白的,但十朵八朵好看或比较好看一点的,却也并非绝对没有。例如近年来林放的文字,就有一些受到广泛的好评。
到底“很有”哪些同志因杂文没有获奖的机会而在那里愤愤然,我不清楚。就个人很有限的见闻所及,却还没有遇到这种做“吃天鹅肉”梦的人。而且我以为,有奖与否其实于杂文是无关紧要的。鲁迅写出了那么多光焰四射、脍炙人口的杂文,他脑子里何曾闪过奖字的影子?但只要人们还没有正式把杂文逐出文学之门,说杂文根本不配获奖,却也未见得公允,即使它目前还很幼稚以至粗劣。奖这东西,固然可以因已经有了得奖条件的作品而设,却也可以是为了鼓励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而设。说来也巧,若干天前就看到一则《当代中国》丛书悬奖征求设计的启事。作品还没有影儿,奖牌不是就挂出来了吗?电影“金鸡奖”的最佳男演员奖已连续两年阙如,却也没有因而便取消这一评奖项目,待出现了最佳男演员再去设置。可见,因为杂文一时不争气,而判定它“不可避免”地与奖无缘,于事理,于逻辑,似乎都有些讲不通。
那么杂文是不是有点不平呢?恐怕是有的。但那不平,并非由于板凳的冷,而是可供它坐的板凳似乎太少了一点。现在全国有多少种文艺刊物(包括报纸的副刊),其中经常给予杂文以一席之地的又有多少?这是有目共睹的。自然,也很有几家报刊在那里努力为杂文浇水施肥,甚至喊叫的。但纯文学刊物却似乎已不约而同地把杂文驱逐了出来。连“歌词”和“古体诗词”都各有一个专门的刊物(这是应该的),而杂文呢?对比之下,杂文有些冷遇感,并因之有那么一点不平,恐怕也算不得罪过。
杂文水平不高的原因,恐怕相当复杂。有些高手因另有重任,或因其它原因,不再在这上头花费笔墨,而经常涉笔其间的人则往往缺乏应有的思想水平、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无疑是原因之一。所以,呼吁更多的高手参加雕虫,同时提高学徒们的修养,应该是救治杂文贫血症的一法。但给予杂文以更大一点的活动场所,也许更重要些。
量和质,从来是统一的。我国乒乓球运动最早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而且多年不衰,固然不能简单归之于乒乓球台的多,但如果全国只有千儿八百张球台,这种情况怕是不可能出现的吧!东北、内蒙古可能产生滑雪冠军,而要广东、福建培养出高水平的滑雪运动员,怕就难了。求量不求质,以量代质,固不足取,但高水平的质,总得以一定大的量为基础,却也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给予杂文以稍稍广阔的园地,从而让更多的新手耕耘其间,并适当给予一点鼓励,实在是不可忽视的。仅仅责备杂文没出息,尽管出于好心,恐怕不容易遂愿。弄不好,反而会使杂文自惭形秽而裹足不前,所得的效果也许倒是相反。
自然,在今天的条件下,杂文大概不至于如此脆弱,因为党和人民还需要它,有的省委甚至专门通知要求人们阅读某几篇杂文,就是证明。尽管批评者嘴里呵出的气是冰冷的,但冷气可以使人清醒。但愿杂文作者能由此而正视自己笔墨的拙劣,进而努力奋发,终于写出比较象样的东西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论者的不留情面以至挖苦,该是值得感谢的。
重读上面的话,深恐片面和偏激,但我想还是随它去吧,也许这更有助于引起批评和讨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