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提出种草种树十条办法和措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20
第1版()
专栏:

胡耀邦和青海甘肃各族干部群众研究如何改变西北面貌
提出种草种树十条办法和措施
思想大解放,意志大集中,广泛大动员,事情靠群众,种子要狠抓,技术要跟上,检查要认真,政策要落实,干部要带头,决心要持久
据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9月20日出版的《瞭望》杂志发表曾建徽写的题为《西北高原行》的文章,记述胡耀邦同志今年7、8月间去甘肃和青海作基层调查考察的情况。文章指出,此行可以说是为开拓大西北、为将来国家建设重点转移到大西北作一次探讨。胡耀邦同志在考察中提出,种草种树,发展牧业,是西北地区改变面貌,治穷致富的根本大计,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他还提出了种草种树的十条办法和措施。
胡耀邦同志这次考察为期20天,行程近万里,整个活动都在海拔2,000多米的黄土高原和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他在两省各地同各民族干部和群众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同大家一起具体研究了当地的开拓问题。
在青海,胡耀邦同志访问了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以及西宁市和海东地区,还到了柴达木盆地的中心腹地。在甘肃,胡耀邦同志先后访问了天水地区、庆阳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兰州市,同甘肃省的领导同志,各族干部和群众共同研究了治穷致富的问题。
胡耀邦同志指出,西北地区一个共同的突出问题是干旱。要治理干旱,就要弄清干旱区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他列举历史记载,说明西北、华北的许多地区多少年前草木林地非常之多。后来成为干旱区,大自然中各种因素亿万斯年的作用固然是基本原因,而一、两千年来连绵不断的战争,滥伐森林和盲目开垦,也是重要的一条。他说,不讲这一条,老是埋怨天老爷,就不可能弄清由来,怎样治理也就弄不清楚。
改造山河,减轻干旱,保证农业增产,出路何在?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从何入手打开局面?耀邦同志认为,第一位的工作是种草种树。甘肃有45.6万平方公里,如果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奋斗,达到用十万平方公里即百分之二十几的土地来种树,那就等于是造了相当于整个江苏省那么大的一个林区。十万平方公里是一亿五千万亩,如果成林之后每亩每年出材半立方米,就是150亿元,而现在甘肃工农业年总产值不过110亿元,仅此一项,不就等于是翻了一番多吗!这当然不轻松,至少要准备干它三十年。但是必须从现在起,就有明确的目标,从明年起就要抓紧动手,种草种树。
种草种树要有什么办法和措施?耀邦同志提出了以下十条:
——思想大解放。多年来有个老框框,就是“以粮为纲”,单打一抓粮食,但越是单打一地抓粮食,结果就越没有粮食。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来一个思想大转变。就是要抓种草种树,发展牧业,由此增加肥料,达到粮食大增产。
——意志大集中。就是要把大家的意志集中到一点上,在北方干旱区,特别是在土地多的地方,狠抓种草种树,把它摆在第一位。围绕这一点来统一思想。
——广泛大动员。就是要党内党外、男女大小都知道。还要深入,把道理讲得清清楚楚。还要持久,整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要讲,二十一世纪还要讲,完成任务了才不讲。
——事情靠群众。种草种树这件大事,主要靠发动群众,靠千家万户,千军万马。一定要以发动群众为主,国家财政支持为辅。领导工业和领导农业有很大不同,工业没有国家大量投资不行,而农业主要是靠用政策来调动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种子要狠抓。要广泛收集各种适合需要的草种、树种,本县、本地区或本省适合种什么,要开列名单,可以编成《草木百家姓》。
——技术要跟上。各地种草种树,怎样种法,要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之下,具体落实,保证质量。
——检查要认真。每个省、地区、县、公社、大队每年都要认真检查一次,表扬好的,批评懒洋洋的。
——政策要落实。谁种谁有,长期不变,子女继承。有些地方应当扩大自留山,同时认真落实责任山。牧业政策、林业政策、各种责任制,都要坚决落实。大胆地和尽快地落实。
——干部要带头。这也要搞责任制。这一条是最过硬的,不带头干没有说服力。
——决心要持久。要把干旱地区改造过来,有的地区要三十年,有的还要四十年。这个怕什么。这代人搞不完,下一代,一代两代搞不完,还有第三代,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干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