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在改革中克服官僚主义——学习邓小平同志《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20
第5版()
专栏:

在改革中克服官僚主义
——学习邓小平同志《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的体会
王大可
不久前,某刊物摘登了一封尖锐批评官僚主义的来信。写信人是一位在基层做纪律检查工作的干部。他在信中说,这些年,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痛切地感到:党内不正之风所以刹不住,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所以不能及时制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僚主义严重。‘大锅饭’、‘终身制’养出一批昏庸无为的寄生官僚。有些人靠党几十年在群众中建立起来的崇高威望混日子。”来信认为,如不下决心实行改革,势必渠道不通,再好的政策,也会变成一纸空文。
这封措词尖锐的信中所提出的问题,确实值得人们深思。
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问题,我们党讲了几十年,建国后也曾多次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这在当时起过一定作用,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往往是“按下葫芦起来瓢”,官僚主义在某一方面收敛了,在另外的问题上又冒出来,今天收敛了,明天又冒出来。人浮于事,不负责任,公文旅行,推诿扯皮,脱离群众,滥用权力,官气十足,专横跋扈,诸如此类的现象,至今几乎到处可见。官僚主义给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给政治生活带来严重后果的典型事例,也不时有所闻。官僚主义已经成为一个广泛存在的祸害,达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严重障碍着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在于我们过去进行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常常偏重于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很少从现行的各项制度中去寻找产生官僚主义的原因和克服它的办法。
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对我们这个社会仍然产生官僚主义的原因做了中肯的分析。他指出:“我们现在的官僚主义现象,除了同历史上的官僚主义有共同点以外,还有自己的特点,既不同于旧中国的官僚主义,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官僚主义。它同我们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这段论述非常深刻,切中要害。官僚主义确实同我们党和国家的现行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不是说,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必然会产生官僚主义,而是说,如果管理不善,特别是如果管得过宽、过死,就会造成滋生官僚主义的条件,妨碍我们事业的正常发展。比如,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这些事只要有一定的规章,放在下面,放在企业、事业、社会单位,让他们真正按民主集中制自行处理,本来可以很好办,但是统统拿到党政领导机关、拿到中央部门来,就很难办。由于权力过分集中在上面,过分集中在个人或少数一些人手里,下面和多数办事的人却无权决定问题,只好把矛盾和问题上交;少数有权的人或领导机关负担过重,又无法了解那么多具体的情况,不可能正确、及时地解决矛盾和处理问题。这种情况下,出现官僚主义是很难避免的。邓小平同志指出:“这可以说是目前我们所特有的官僚主义的一个总病根。”要清除这个总病根,克服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必须对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进行有步骤的彻底的改革。
邓小平同志还指出:“官僚主义的另一病根是,我们的党政机构以及各种企业、事业领导机构中,长期缺少严格的从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缺少对于每个机关乃至每个人的职责权限的严格明确的规定,以至事无大小,往往无章可循,绝大多数人往往不能独立负责地处理他所应当处理的问题,只好成天忙于请示报告,批转文件。”现实情况正是这样。在许多部门和单位,一项工作布置之后,究竟落实得怎么样,往往无人过问,结果怎样,谁也不管。许多事,甚至是十分急迫的事,也是张三推李四,李四推王五,“研究研究”,“考虑考虑”,时间荒废了,事情还是办不成。《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用过一个办法,叫做“如今有了定规,哪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这一招果然灵验,只一天工夫,宁国府里井然有序,一扫忙乱、偷懒、推拖的现象。只有一人晚到,被打了二十大板,革去一月银米。理家如此,治国亦然。职责不清,无章可循,没有明确而又行之有效的岗位责任制,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必然会养一批“推事官”、“轻松官”、“糊涂官”,还谈什么提高效率、开创工作新局面呢?要改变这种状况,必然又会触及到制度上的问题,比如,要根据每个人的工作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建立健全干部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等等办法,都必须从制度上加以解决。
当然,并不是说官僚主义没有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上的问题。比如,有些干部养尊处优,不问下情,摆官架子,搞特殊化,严重脱离群众;有些干部把自己所管辖的范围视为“领地”,独断专行,飞扬跋扈,谁要稍有异议,就打击报复谁;有些干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当官混日子,如此等等,都有思想作风上的问题。这些思想作风上的问题,往往又同现行制度有直接联系。有些官僚主义者在这里混不下去了,为什么换个地方照样当“官”?问题在于我们任用干部时实际上是搞“终身制”。事实表明,不改革体制和制度,反不掉官僚主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
要克服官僚主义,尤其是从制度上加以改革,首先要靠党内外群众的力量。群众直接受官僚主义之害,对它深恶痛绝,希望彻底克服的心情极为急切。我们要爱护群众的这种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政治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监督作用。对那些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党内外群众有权依照党纪国法进行检举、控告。同时,也只有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对自己的部下实行了真正的而不是表面的督促检查,群众的监督作用才会更有效。
克服官僚主义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我们当前进行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之一。要完成这一改革,困难不会少。但是,只要我们有领导、有步骤地搞好体制改革,清除官僚主义的病根,包括进行经常的思想教育和必要的斗争,就一定能逐步克服官僚主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