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加强民族团结 加快四化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21
第1版()
专栏:

加强民族团结 加快四化建设
本报评论员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向全区各族人民发出的《倡议书》,表达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加强民族团结,加快四化建设,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这一点,已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所证明。不久前,胡耀邦同志和赵紫阳同志分别视察了青海、甘肃、新疆和内蒙古,反复强调:“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一定要搞好,一个是经济问题,一个是团结问题。”也就是说,一要加强团结,一要加快建设。这是解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的《倡议书》号召全区各族人民坚决执行,把团结和建设搞得好上加好。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蒙古族是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汉族占人口大多数,还有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几十个民族。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自治区从当时多民族、牧业为主的实际出发,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民族团结搞得好,经济建设也搞得好,被誉为模范自治区。后来由于工作中“左”的错误的影响,特别是十年内乱的破坏,给各族人民造成灾难,少数民族受害更为严重,各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受到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决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短短五年时间,民族团结大增强,经济建设大进展。从1978年到1982年,全区农牧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6.5%,比1978年以前二十六年的平均递增2.2%提高近二倍。事实充分说明,在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和经济建设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四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经济建设搞好了,各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对于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入、持久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各族干部和群众牢固树立无产阶级民族观,树立“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这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祖国,共同开拓了中华民族辽阔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文化。特别是近代和现代,各族人民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鲜血流在一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汗水流在一起,结下了休戚与共、相依为命、谁也离不开谁的亲密关系。这就是我国的历史,这就是我国的国情。半个多世纪以来,党的民族政策随着革命的发展而发展,基本精神是始终一贯的,就是有利于革命斗争,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这是我们进行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宣传、教育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作下去,就能使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正确观点日益深入人心,促进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
加强民族团结的首要问题,是加强党内的团结,特别是加强各族领导干部之间的团结。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不论出身于那个民族,都必须具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服务的思想。处理民族问题,要站在党性立场上,时时处处坚持党的原则,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民族团结的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促进、带动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广大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加强民族团结、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危害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要旗帜鲜明地开展批评教育和必要的斗争。
加强民族团结才能加快四化建设。当前,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少数民族地区要充分发挥各族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各省市区要积极进行经济技术协作,加快民族地区四化建设的步伐。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历来给予帮助和支持,随着祖国的富强,国家的帮助和支持必将越来越多。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发资源,进行重点建设,有利于全国的四化建设,也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各族干部和群众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加,全力支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