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就地选才以解燃眉之急 调整中等教育开办农校 萧县切实解决农科人员缺乏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21
第3版()
专栏:

就地选才以解燃眉之急 调整中等教育开办农校
萧县切实解决农科人员缺乏问题
本报讯 记者鹿舫、通讯员杜学胜报道:乡村缺少农业科技人员怎么办?安徽省萧县的回答是:一面在专业户、重点户中选拔人才,以解燃眉之急;一面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寄希望于开办农业技术学校。
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给萧县乡村带来了“科学热”。可是,三十多年来国家分配到这里的农业科技人员累计只有132人,平均1.1万多亩耕地、1,500多户农家才摊一名农技人员,一个区才设一个农技站。近年来,县委书记、县长下乡,常看到区农技站门口人挤人。县委和县政府决心尽快解决乡村缺少农业科技人员的问题。
1982年春,全县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统一考核的办法,在全县上万名专业户、重点户的“能人”中选拔农民技术员,一次便录取了70人。这些农民技术员自带口粮,工资由地方财政和集体补贴,分配到公社一级农技推广站工作。于是,全县社社有了农技站。乡村急缺农业科技人员的问题得到了缓和。
现在,县政府准备在培养农业科技人员方面迈出第二步。他们积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筹划在每个区改一所普通中学为农业中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