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农科影片到田头——睢宁县农村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21
第3版()
专栏:

农科影片到田头
——睢宁县农村见闻
江苏睢宁县刘圩生产队,大白天在田头放电影。放映员在16毫米放映机镜头上套上一个2米多长的圆锥形黑布套,“锥底”便是一个不足一平方米的银幕,人站在对面看,清晰度还满不错。一百多名满腿泥水的农技员和农民,一边看农业科教片《育壮秧》,一边在田里照着做。不懂的地方,当场停机倒片再映。公社农技员在旁随时给大家讲解。这便是睢宁县运用农科片帮助农民科学种田的白日电影,它已成为帮助农村治穷致富不可少的好教材。
睢宁县位于黄河故道,土地瘠薄,过去是苏北“填不满的穷坑”。1981年睢宁在徐州地区最早搞起大包干,生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要求掌握科学技术的呼声空前强烈。放好农科片,就成为向农民输送科学文化、又易于被他们接受的好办法。
睢宁历史上以玉米、小麦、红薯等旱作物为主。随着水利条件的发展,近年来水稻面积迅速发展到30多万亩,技术指导一时成了大课题。县委支持电影站组织了《无土育秧》、《水稻杂交》、《育壮秧》等一系列片子在种水稻的地区普遍发行放映,引起农民的浓厚兴趣。他们看了《无土育秧》,发现这项技术具有省种、省肥、省劳力等8大优点,拨出6万元建育秧室,进行实验和示范。在试栽插的近4万亩田里,当年取得平均单产比露天育秧增产12.4%的效果,打破了睢宁县水稻低产徘徊局面。
农民有了粮食后,致富的呼声高了。电影站又根据各地自然条件,送去《巧种青饲料多养猪》、《池塘养鱼》、《家庭养鸡》等。王林公社放映《长毛兔》、《养肉兔》等片32场,仅余庄大队就有250户养起兔子,一年收入2万多元。
在睢宁,科教影片不仅在电影院里
“授课”,还常常到田头去放映。这几年,睢宁县粮、棉和副业都获得丰收,农民们高兴地投书省报,要求给农科片记一功。
本报记者 朱维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