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21
第5版()
专栏:学点民国史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下)
中国的官僚资本“四大家族”压倒了过去数十年的一切官僚资本,也压倒了同时期的一切地方官僚资本。它的出现和膨胀并不是中国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反映,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产物。毛泽东曾经指出:“这个垄断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其买办性是十分强烈的。蒋介石政权的建立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这个政权建立后为了对其他各派军阀势力作战和对苏区红军“围剿”,又源源不断地从帝国主义那里取得经济援助和军火供应。抗战前,国民党政府共举借外债计6,400余万美元,240余万英镑。这些外债和所进行的军火买卖,既是他们用来屠杀人民的资本,也是他们聚积财富的源泉。再以“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金融来说,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是它进一步完成其金融独占的重要步骤,而向蒋政府建议施行这个政策的则是英国首席经济顾问李滋罗斯。法币政策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以外汇为本位,对外汇率法币一元合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把法币和英镑联系起来,使中国货币变成英镑集团的一员(后又与美国联结一起)丧失了中国币制的独立性。自此以后,中国金融进一步控制在帝国主义手里。
在工商企业方面,抗战前“四大家族”主要依靠德国以独占中国的工业。早期成立的资源委员会就是“以利用外资为上策”,它所属的钨铁厂、钢铁厂等都是与德国合作。在商业上,“四大家族”一开始就注重进出口贸易的独占,蒋政权建立之初,国际贸易入超就空前激增,1932年入超比1928年增加2.6倍,可看出其强烈的商业买办性。抗战胜利后,“四大家族”为了获得美国的支援,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协定,出卖中国的主权。特别是1946年11月中美商约的签订,允许美国人在中国设厂置地,在一切工矿业投资,并享受与中国国民一般的待遇;又允许美国商品在中国合法倾销。这不仅使美国资本独占了中国的工矿业和市场,而且“四大家族”的工商企业也成了美国资本的附属物。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是靠政权加枪杆建立起来的,其封建掠夺性尤为突出。拿财政金融来说,“四大家族”以政治强制手段掠夺中国、交通两行外,还于抗战前先后将规模较大的新华信托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四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等控制和兼并,建立起封建的买办的金融体系。他们又运用这个体系对人民进一步搜括。抗战前十年间政府发行的国内公债22亿多元,此种公债通常按票面五折六折发行,还本付息则按十足计算,承购公债者可获取极大的利益。“四大家族”把持的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行在1935年所持有的有价证券(主要是公债)占全国银行持有数的59%,他们从中所获取的巨额财富当然是通过赋税等方式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有人估计,至1947年止,“四大家族”以公债的形式从人民中榨去法币127亿余元、美金6亿元和巨额的英镑。在金融政策方面,法币的施行和实行白银国有,吞没了人民手中的存银。而恶性通货膨胀,纸币天文数字的增发,更是对人民财富和血汗的无情掠夺。比如抗战胜利后,法币与伪中储券的实际比例为1与25之比,而国民党政府竟规定伪币200元换法币1元。在1948年8月实行金元券时又规定金元券与法币为1与300万元之比。人民手中的财富就这样在国民党政府的法令强制下流入“四大家族”的腰包。其他如利用特殊地位与权力牟取暴利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如1946年2月下旬,陈立夫趁外汇将要变动之机,以法币20元对美金1元的外汇率预购外汇119万美元。至3月1日美汇官价涨至2,000余元,一转手间即获取了23亿余元的暴利。除此而外,在商业方面利用贸易统制扼杀民营企业,以实施专卖制度操纵物价,制造黑市。在工业方面挟其雄厚的资金与政治权势侵吞民营企业,建立自己一家或一系的工业据点;利用工业管制打击民营工厂。在农村不仅以田赋征实征借以及高利贷等方式对农民实行超经济的劫掠,而且对农民土地实行大规模军事性掠夺。
这种靠出卖国家权益和残酷掠夺人民建立起来的官僚资本是极端腐朽的,是社会生产发展的极大障碍。在官僚资本控制下,不仅民营工商业遭受严重摧残,农业经济日益破产,就是官僚企业本身也不过是一块招牌而已。抗战胜利后,“四大家族”所霸占的收复区产业,生产力大量地被破坏,大部分工厂没有开工,许多机器和原料变成废物。他们吹嘘的所谓工业建设,到1949年止,全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不用说钢轨、优质钢材需从外国进口,就是建筑用的钢窗、铁钉也要向资本主义国家购买。棉纺业比其他工业发达一些,而且有着清末洋务企业的基础,到1949年止也总共只建设了棉纺锭500万枚。
国民党政府以这样极端腐朽的官僚资本作为它生存的经济基础,也就决定了这个政权的反动性和必然垮台的命运。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新的全国性内战,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现空前的财政危机和恶性通货膨胀。1947年全年收入13万亿元,支出竟达100万亿元,巨额的财政赤字主要靠印刷钞票来弥补。至1948年8月,法币发行额达到660万亿元,等于抗战前夕14亿元的47万倍。随着发行额的无限扩大而来的则是币值急剧贬值和物价疯狂上涨。1947年一年内物价普遍上涨20倍左右,较之抗战前则上涨了14.5万倍。国民党政府为挽救危机,虽然采取过一些措施,但那些拥有大资产的官僚们不但不肯牺牲自己的既得利益,反而趁机掠夺,这就更促使国民党统治区的国民经济迅速走向总崩溃,促使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军事上加速失败以至灭亡。
 (江绍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