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泉州木偶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21
第8版()
专栏:知识角

泉州木偶戏
吴承基
木偶戏,旧时称傀儡戏,或称傀儡子、魁儡子、窟儡子。传说起于汉代,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到了唐宋时,傀儡戏已很发达。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唐大历年间,有人“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宋代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等。今天泉州的提线木偶,一般认为,即是从宋代“悬丝傀儡”演化而来。
泉州市木偶剧团排演的传统戏《郭子仪拜寿》,是一出带有喜剧色彩的吉祥戏,曾出访菲律宾,受到华侨们的欢迎。泉州市木偶剧团演出的提线木偶,无论是技巧上还是表演形式同过去相比,都大有进步。过去操纵木偶一般为四人,故有“四美班”之名,现在操纵表演者发展到十多人;过去每具木偶提线16根,现在发展到32根,因而表演更为细腻传神;过去是幕后操纵,表演形式是平面一字开,现在是演员在天桥上操纵,舞台上出场最多的有十二个角色,变平面表演空间为立体空间,大大加强了舞台的纵深感和表现力。
木偶早年起于庙堂,后来走向民间。解放前,木偶艺人地位低下,生活很苦。解放后,木偶戏从撂地广场演出走向舞台,进而走向海外,深受华侨和国际友人的喜爱和好评。这不也正是我们文化艺术繁荣兴旺的象征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