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种瓜人的追求——记湖南省劳动模范、高级农艺师陈为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22
第5版()
专栏:通讯

种瓜人的追求
——记湖南省劳动模范、高级农艺师陈为霖
陈正文 李百祥
“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
——陶行知:《傻瓜》
7月22日,香港一家食品供应行的两个商人,来到邵阳地区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西瓜仓库,指着堆积如山的西瓜说:“这些瓜都给我们,请赶快发车。明年我们还多要。”
这种名叫“304”无籽西瓜的选育者,是湖南省劳动模范、邵阳地区农科所54岁的高级农艺师陈为霖。为了选育无籽西瓜,他带病奋战了17个年头。
1966年初的一天,地区招待所的会议室里坐满了农业技术干部,地区外贸局负责同志带着抑郁的心情,向与会者介绍港澳西瓜市场的情况:日本利用自己的育种技术,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多倍体无籽西瓜,倾销港澳,我国内地西瓜因此只能摆在小街小巷……听到这里,陈为霖心中十分难过,他思索了一会,负气地在记录本上写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讨论中他表示:“我搞果蔬栽培,一定配合外贸,开展无籽西瓜研究,把港澳西瓜市场夺回来!”
发展多倍体无籽西瓜,必须掌握日本人严格保密的诱变育种技术,困难多自不必说。更严重的是他的研究刚开头,就遇上十年动乱,工作几乎窒息了。但是,决心为国争光的陈为霖,拖着患有肝炎、肺结核、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身躯,冒着当“白专”、“洋奴”活靶子的风险,卷起铺盖,捆好书籍,住进了农科所温室旁的一间小屋,一方面偷偷地复习十年前在华中农学院学过的细胞遗传学、植物解剖学、植物生态学和数理统计学等,一方面通过认真研究西瓜苗、药剂和瓜苗生长环境三者的关系,从中寻找诱变的规律。到1972年,不出名的陈为霖共进行了五次引变,引变成功四倍体西瓜品系达五百多个,从中选出经济价值高的,配成了我国第一个黑皮无籽西瓜——“无籽黑”;选育出了无籽西瓜优良新品种“304”,使我国继日本之后,成为世界上又一个育成有实用价值的、多倍体无籽西瓜品种的国家,为出口提供了一个有竞争力的西瓜新品种。同时,他在研究中为我国首次获得了品质优良的天然激素无籽西瓜。1974年,邵阳地区出口无籽西瓜,猛增到561吨,占全国无籽西瓜出口量的80%。
遗憾的是,“304”无籽西瓜在大面积种植中,种子产生了严重混杂,必须赶快提纯。但是,无籽西瓜种子提纯,需要进行七八代,如果一年搞一代,得花七八年时间。陈为霖向所领导提出:“我们没有人工气候室,但是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可以利用,夏季在本地育种,冬春两季赴海南岛,这样,一年搞两代三代,八年任务力争三年完成。”所领导十分赞成他的意见,不久,又得到了中国农科院著名多倍体专家鲍文奎教授的支持,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也作了批示:“304”无籽西瓜品种提纯,列入全省重大科学研究项目。
1979年9月下旬,陈为霖带着五个工人出征海南。他背着被子,扛着锄把,还带了一大袋育种用的锯木灰,象是个外出垦荒的庄稼老头。在海南的日子里,陈为霖象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不停地转动起来。每天凌晨,星光还在闪耀,他提着小竹篮,带上纸罩、标签,领着助手来到瓜地里,赶在蜜蜂活动之前,把花儿一朵朵罩起来,挂上小纸牌,写上授粉时间。春节来临了,远离家乡的陈为霖和他的助手们,却在忙着收瓜鉴定。对几十个品种品系的西瓜,一个个看外形、看花纹,再称重、解剖、量皮厚,测糖分,记载数据,鉴定筛选,一直忙到正月初八。
连续三个年头,陈为霖和他的助手们就这样开展了一场规模可观的多品系、大群体品种提纯科研活动。他们南征北战,海南一结束,立即回邵阳;邵阳刚收完,马上赴海南。在祖国这个广阔的“气候室”里,创造了一年选育三代西瓜的奇迹。三年多工夫,搞了八代选育,争得了四年半时间,使“304”无籽西瓜亲本“404”达到了提纯标准;同时还选育了452、453、454、457等一批西瓜新品种。
“304”无籽西瓜的育种成果,获得了省人民政府的奖励。一个日本参观团在海南岛南滨农场考察时,品尝了“304”西瓜,赞扬说:“你们的无籽西瓜,个子大,风味好,颜色漂亮,在世界上是第一流的呀!”
1983年,正当陈为霖加速进行西瓜品种研究的时候,他的当医生的妻子,首先发现癌症在无声地吞噬他的生命。但是,他心中的爱国之火,仍在熊熊燃烧。
7月14日上午,医生会诊后结论为:“肝癌”,建议尽快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然而,陈为霖把癌细胞扩散的危险性置之度外,他想着“304”品种提纯和新品种选育还没最后完成,怎么也不肯住院。为此,邵阳地委连夜指派负责干部赶到长沙,整整劝说了一上午。陈为霖总是不肯应允,再三恳求要回去一个星期,参加西瓜新品种评定,并把数据和资料交待清楚。他说:“一开刀,我一下子动不了,如果这项研究中断,对国家损失就大了,那将是我终生的遗憾。”
7月21日,陈为霖返回了邵阳,再三要求去试验基点,但是,他太虚弱了,实在难以成行。所里把他的助手小孙叫了回来。躺在病榻上的陈为霖,凝望着小孙,话语如絮似绵,声音小得几乎听不清楚: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技术发达国家把作物种子的保存和研究作为掌握农业命运的主要战略,你要认真学习,一定要拿出自己的成果来。”
“你还年轻,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如果没有民族自尊心,是最大的不幸。”
他的每一句话,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后人的期望,对事业的追求。夜幕快降临了,他两手颤抖抖地拿出科研用的一台135照相机,掏出了伴在他身边的一本重要资料,递到小孙手里;那厚厚的本子上面,是他亲手记载的浩如烟海的数据,每一个数据,都是他汗水的结晶,是他心血的凝聚。
7月26日上午,组织上送陈为霖到上海去治疗。车子远去了,泪水模糊了送行人的一双双眼睛,冲开了他们记忆的闸门:
陈为霖,多么好的一个人呀!他心中唯有祖国,为了国家,舍了小家,苦了自己,甜了人民。他是知识分子的又一个优秀代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