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赤子之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23
第4版()
专栏:人物志

赤子之歌
在山东省寿光县园艺场,经常看到一个浑身汗,满脚泥,锨头、剪刀手不离的人,他就是归侨农艺师钟华德。
钟华德是马来西亚归国华侨,从小就在心灵深处埋下爱国的种子。父母常常指着北方跟他说:“咱们的根在中国!”父亲每讲起华侨在异国遭受的欺凌和苦难时,总是深切地说:“人如果没有祖国,还不如一条狗!”随着年龄的增长,钟华德渐渐明白这些道理了。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时,钟华德听到一些有关祖国的宣传,开始懂得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于是,他跟几个同学一起于1951年2月,回到祖国的怀抱。当时他年仅18岁。
钟华德原籍广州,老家已无亲可投。但他得到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从初中一直读完大学。1960年钟华德从山东农学院毕业时,国家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国外有人来信劝他出国找个好职业,可他想,是祖国的人民、祖国的土地培育了我,我的根要深深扎在祖国的泥土里。他向领导请求,要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钟华德先被分配到原昌潍农业专科学校当教师,1964年来到寿光县园艺场。当时,园艺场处于创建时期,到处沙丘起伏,茅草连片,只有四间土砌的集体宿舍。钟华德和妻子住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里,他毫无怨嫌,天天和工人们一起除草开荒,挖沟修渠。后来,场里让他担任技术指导。为搞好果树病虫害防治,场里一年要打七八次农药,每次打药他都参加。每次修剪果树,他都拿起剪子,边指导边干。工人们说,钟老师一身庄户打扮,天天往果园里钻,和工人一样吃苦流汗,没有一点知识分子架子。
“文革”期间,钟华德遭到沉重的打击和迫害,好些工人同情他,偷着给他递条子,送消息,要他别怕;许多领导人虽被打倒了,仍然关心他。这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使他树立了坚强的信念。他和工人们一起,不声不响地开始了果树适龄不结果问题的研究。
红星苹果是场里和全县的主栽品种,也是幼树期间最难管的品种,有些树已经七八年了,还是见不到果。钟华德想到自己作技术工作的责任,就以红星为主攻目标,探索它的规律。经过几年艰苦努力,终于总结出一套措施,这些措施在全县全场推广,取得明显效果。1970年,全场果品产量达到43万斤,1978年增加到235万斤。去年,全场果品产量增加到320万斤。
这些年来,钟华德与科技人员、工人群众一起,还进行了防治苹果腐烂病、苹果短枝芽变优良品种的优选和用赤眼蜂防治远东卷叶虫、梨小食心虫等试验,都取得好的成果。
赤子忠心报国,党和祖国也给了他荣誉。近几年,他先后被推选为县侨联主席、县政协副主席、省侨联委员、省政协委员等职务;被评为全省和全国归侨先进分子,今年1月出席了全国归侨、侨眷、侨务工作者先进分子、先进集体表彰大会。现在,他和妻子刘克文都晋升为农艺师,他们的孩子有的已参加工作,有的在学校读书,一家人生活相当美满。
王象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