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不该忘却的探索者——《漠华集》出版前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23
第8版()
专栏:

不该忘却的探索者
——《漠华集》出版前言
应 人
浙江文艺出版社辑集浙籍烈士文丛,漠华烈士遗著,也是浙籍烈士丛书之一。
漠华烈士姓潘名训,原名潘恺尧,漠华是他1922年开始用的笔名,朋友们从而也便常常这样称呼他,于是漠华就成了流传较广的他的别名。1902年他出生于浙江省宣平县上坦村(今属武义县)一家没落的地主兼工商业者的家庭。
漠华小时家境开始败落。13岁,小学毕业后,考入县立师范讲习所,从讲习所出来即当初级小学教员。1920年夏,到杭州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冬月,父亲去世,留下一大堆债务,家里几陷破产。此后全靠母亲东拿西补,求得两位远房叔祖的资助,才得勉强维持继续在外求学。1924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家庭更困难了。1925年“五卅”运动革命高潮中,在北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应党征召,离开北大,到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做宣传工作。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南京举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把持的武汉国民政府相继背叛革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漠华离开部队,回到杭州参与中共浙江省委秘密工作。在杭州,他第一次被捕下狱,由当时在浙江省政府工作的他的老师马叙伦、许宝驹的营救,始出狱。出狱后党随即派遣他回到故乡宣平从事农民运动,1928年数次组织农民起义,均遭失败。1929年不得不再度离开家乡到杭州转上海。秋初,改名潘模和赴厦门集美中学教书。1930年,又被派往开封、北平(北京)等地,仍以教书作掩护,做党的地下工作。从此作为一位职业革命者,在“九一八”前后,曾参加北平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社会科学家联盟、中大学教职员联盟等以及稍后党所领导的北方文总的活动;又曾同许多同志一道被派遣到绥远协同抗日同盟军工作。抗日同盟军被迫解散后,回到天津。
漠华于1934年2月在天津担任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员会常委兼宣传部长时再次被捕。这是他第四次被捕,第二、三次被捕都是在北平。1934年12月,在狱中为抗议反动派的迫害和虐待,团结狱中同志进行绝食斗争,因此牺牲于天津狱中。时年32岁。
漠华烈士是“五四”时代热心的新文学探索者之一。他在1920年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开始创作短篇小说;是1921年1922年之间杭州新文学团体晨光社成员之一。1922年4月,与上海应修人、同学汪静之、冯雪峰合出《湖畔》诗集,收有他的诗16首。1923年,出版第二集《春的歌集》,收有他的诗28首,其中另以若迦为笔名标明《若迦夜歌》的23首。1925年,在文学月刊《支那二月》上也载有他的诗作和杂感。此外,先后散见在当时杭一师校刊、宣平旅杭学会会刊、晨光社编《晨光》周刊、《诗》月刊、《我们的七月》、《我们的六月》、《小说月报》、《创造月刊》以及北京的《晨报副刊》等报章杂志上也有他的诗作和短篇小说;最早写的短篇小说《乡心》、就是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后来的《晚上》、《人间》等,也大都曾发表在《小说月报》上。1929年,在上海作成最后的一篇短篇小说《冷泉岩》,并过去所作已发表的小说共9篇,自编为一集,题为《雨点集》,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署名田言。遗憾的是我们所能收集到的漠华烈士的遗著绝大部分是他未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前的作品,仅以小说《冷泉岩》、《沙宁(Sanin)》译序和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残存的少数书简除外;有部分甚早期的作品也始终没有找到。而漠华烈士的短暂的一生,则从未放下过他的笔,当他参加革命后更是为了工作需要,也为谋得几文稿酬以补助最低限度的生活,确曾化了不少即兴取用的笔名,在党内外的书报杂志上发表过很多短论、政论、讲稿以及诗、杂感、随笔,乃至译作,只是已经不限于文艺方面了。据说他还译有另一部苏联的长篇小说,却一直没有机会发表。他的笔名有些恐他自己也已不可能记得清楚,就我追忆所及,他最早还用过尧、训、悔也、四郎、潘四;后来曾用过言川、季民、季明、企明、季、企等,当然盖远不止此;不过以我所知,他似没有用过慕华这一名字,有的回忆文章说他也用过它,那是搞错的。
漠华烈士无后。夫人邹秀女,于解放后1958年才在家乡去世。漠华烈士在北平结识的女友,也是他最后几年中的同志和亲密战友戴百同(陈竹君)同志,幸健在,现在北京。我为漠华烈士同胞手足之仅存者,在这里,对于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浙籍烈士文丛,表示我的衷心的感激。也感谢天津文学研究所韩劲风同志,他们在六十年代初期就曾花去许多劳动和精力,调查研究漠华的文学创作,并为漠华烈士编写了年谱。为使本集读者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漠华烈士的生平,我们特商得韩同志的同意,将其《潘漠华烈士年谱》经校订后即作为本集附录,附在集后。
本书书面题字是由楼适夷同志面请叶圣陶同志书写的。叶圣老也正是漠华烈士在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老师。叶圣陶老师和已故朱自清老师,也是二十年代初漠华烈士从事新文学探索中的亲切的导师和挚友,就此一并表示我们的敬意和谢意。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