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他们有为孩子服务的热心——访蚌埠市儿童餐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24
第3版()
专栏:

他们有为孩子服务的热心
——访蚌埠市儿童餐厅
本报通讯员 许正珂 本报记者 赵希龙
在安徽省蚌埠市胜利路,有一家既无门面又无招牌的饮食店,但它的生意兴隆,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这就是由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先进集体——蚌埠市儿童用品公司开设的儿童餐厅。
走进餐厅,我们惊诧了:这里有餐没有厅,也没有桌椅板凳。低矮的棚子里只有两口锅、一张案板,再就是盆、碗、刀、勺,四位老师傅围着案板,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做各种精美的点心,一口锅上的蒸笼冒着热气,另一口锅里散发出肉骨头的诱人香气。
这家儿童餐厅今年五月一日正式对外营业。别看餐厅不正规,他们的工作却一丝不苟。墙上贴着质量卫生标准和监督员的姓名。他们还有自己的“营养师”,根据对孩子们口味和健康调查,每星期都要编订一套食谱,做到顿顿不一样,常常换口味,光点心就有肉包、素包、糖包、山楂包、水晶包等多种。餐厅每日两次定时向三个幼儿园和两所小学送去课间餐。幼儿园每个小朋友一角五分钱两餐,每餐一个点心一碗骨头汤;小学生每餐一角钱两个包子。中午还要接待一批“挂钥匙孩子”用午餐,每顿也只要二角五分钱,便可吃上两菜一汤。他们的经营以保本为主,略有毛利,人员工资差额部分由公司补贴。由于价格低于普通餐厅饮食店,食品卫生严格把关,送餐又定时准点,深受孩子、老师及家长的欢迎。
公司的一位同志告诉我们:儿童餐厅之所以办得这样好,全靠大家一颗为孩子们服务的热心,尤其多亏几位老师傅。在餐厅工作的四位师傅,全是聘的饮食行业退休老工人。餐厅负责人刘芳,原来是一家饭馆的主任,做得一手好点心,退休之后本想清闲清闲,可是一听说要请她为孩子们服务,二话没说便走马上任,不辞劳苦地为餐厅工作奔忙。刘芳高兴地对我们说:“我们忙点累点是做爷爷奶奶的本份,只怕搞不好,对不起孩子们。”
我们随餐车来到附近的第二实验小学,刚下第二节课的孩子们一窝蜂地拥到餐车旁。一个“小捣蛋”学着广告的口语,边吃边嚷道:“儿童餐厅,送货上门,价格优惠,实行三包,菜包、肉包、山楂包——!”那股调皮劲逗得我们也哈哈大笑。这个小学的校长说:“儿童餐厅的开设为我们解除了多年的心病。有了课间餐,孩子们上课精神饱满了,吃零食的习惯也改了,原先校门口五花八门的不卫生的零食摊,现在一个没有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