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香港一些社会人士和报纸指出 港元暴跌是有人在中英谈判中打“经济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24
第4版()
专栏:

香港一些社会人士和报纸指出
港元暴跌是有人在中英谈判中打“经济牌”
本报香港23日专电 记者周毅之报道:香港舆论指出,港元狂跌,责在港府,并谴责有人打“经济牌”,制造混乱。
港府摆出撒手不管的姿态,使港元疯狂下跌。19日美元兑港元,几乎每隔一小时破一关:八一○、八二○、八三○,直升至八三八.五,创历史最高纪录。外汇市场的剧烈波动,影响到香港千家万户的生活,引起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香港大学讲师薛凤旋指出,港元这样跌,港府要负责任。他说,香港经济今年下半年初期表现相当好,美元对港元应该回复到6.5水平才算合理;目前情况,是当局有意引起矛盾,企图使香港人对中国没有信心。他指出,港府财政司上星期五说,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是本港美元最大买家,这是一种幼稚和煽动性的言论;财政司还暗示,如果中国对香港前途问题没有明确表示,就很难制止港元下跌。这很清楚地含有政治目的。
香港总商会助理执行董事冯若婷认为,这次港元暴跌,会引起连锁性通货膨胀反应,影响民生很大,好在香港居民的一些主要食品和基本生活物资是从中国大陆运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金银证券交易所主席胡汉辉说,中国银行买入美元,是因为大陆销港货物,都以港元结算,要转换为以美元为主的外币。国货不以外币结算,价格维持稳定,是对香港大大的照顾。
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助理总经理宋海鹏指出,中国内地对港出口货款,大部分集中在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将出口货款换成美元,调内地出口公司,年年如此,并非从今日始,这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物资销港,出口商将所得港元通过银行套买美元或其他货币一样,同卖空买空的投机行为完全不同。说中国银行是港币卖家,而不讲实际买卖的性质,是有意混淆视听。
香港《大公报》指出,“民意牌”人们最近看得已经很多了;在中英第二阶段第四轮会谈前,又有人打出“经济牌”,岂是偶然。
《中报》9月21日的一篇署名文章谈到这次港币跌风的原因时指出,“危机何来?是有人想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第二阶段第四回合会谈前,打出这张‘经济牌’,企图在谈判桌上给中方施加压力。”
《信报》9月18日发表题为《损人不利己的险着》的文章说,有人以为“不妨乱一下,或许可以加强英方的讨价还价的能力。”文章说:“港英如为争取谈判桌上的优势,再乱一乱,再一次牺牲港人的利益,最后连恐共的人都会反感的。”
《新报》9月16日题为《港府如何救港元?》的社论说,“挽救港元和稳定金融,港府应有不辩的责任”,“港府应该拿出办法来!尤其是在如何消除一般对港元的‘信心危机’及金融市场上那种特殊的‘投机活动’这方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