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温故而知新——看彩色故事片《廖仲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25
第7版()
专栏:

温故而知新
——看彩色故事片《廖仲恺》
屈武
珠江电影制片厂新拍的彩色故事片《廖仲恺》(鲁彦周编剧,汤晓丹导演),是一部好影片,我看了试映之后,心潮澎湃,好久都不能平静下来。
影片真实地再现了1922年至1925年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塑造了革命先烈廖仲恺的光辉形象。廖仲恺先生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国共合作的先驱。1924年在广州,我有幸见到过廖仲恺先生,他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廉洁奉公,勇于牺牲,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1925年8月20日,廖先生在广州被国民党右派暗杀,当时我正在北方,在李大钊先生领导下从事学生和青年运动,听见这个消息,感到很震惊。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的枪声是一个警号,它预示革命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坚持孙先生革命的三大政策,维护国共合作的政治局面,不可能没有斗争。影片既忠实于历史,又不拘泥于细节,它成功地把廖仲恺先生为革命鞠躬尽瘁的形象,在银幕上树立起来了。还有孙中山先生和李大钊、宋庆龄同志,虽然不是这部影片的主角,但扮演者从外型到气质,都能达到神似之境,这是很不容易的。
作为廖仲恺先生的对立面,影片上出现了胡汉民、陈炯明、陈廉伯等人,他们有的是国民党右派,有的是反动军阀,有的是帝国主义买办,他们身份不同,性格各异。影片着墨不多,各具个性,没有过火之处,令人感到真实可信。
《廖仲恺》整部影片的节奏比较快,镜头的组接简洁紧凑,看起来没有沉闷之感。看这部影片,有时象是看一幅大写意画,泼墨重彩,大气磅礴,反映了慷慨悲歌的历史场面。有时又如面对一幅工笔小品,精雕细刻,抒情风趣,描写了夫妻之爱,儿女之情。这两者结合得比较好,没有生硬拼凑的痕迹。
廖仲恺先生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他本人就是工运、农运专家。国民党改组后,他先后兼任过工人部部长、农民部部长。在省港大罢工中,任罢工委员会顾问,封闭烟赌馆作为工人住宿之所,拨出广州市一些专款作为工人生活费用。他亲自到中山等县访问农民,支持农民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如果影片能从这方面有所表现,既表明三大政策深深植根于工农群众之中,孙中山、廖仲恺这些革命伟人又从工农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那么,廖仲恺的形象,可能会比现在更为丰满一些。
对于电影艺术,我是门外汉,不能多说什么。但这部电影使我想起了一句老话,就是:“温故而知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我国近代的两个大党。他们曾经历了两次合作和两次分裂。历史昭示我们:每当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的时候,革命就前进,国家就有希望;凡是国共分裂的时候,人民就遭殃,国家就多难。没有第一次国共合作,就不可能有北伐战争的胜利。没有第二次国共合作,就不可能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应当继承孙中山、廖仲恺的遗志,排除一切人为的樊篱和障碍,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
廖仲恺先生革命世家,满门忠烈,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想,在我国近代史上,有许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都应有选择、有计划地加以拍摄(例如冯玉祥将军就很值得一拍)。对于我们这些历经沧桑的老人来说,可以重温一下过去的历史,不要忘记过去;对于年青一代来说,是进行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可以懂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激励振兴中华的大志,无疑都是很有必要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