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寓阳刚之气求性格之美——致影片《血,总是热的》作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9-25
第7版()
专栏:

寓阳刚之气求性格之美
——致影片《血,总是热的》作者
唐挚福先、国甫同志:
我读了你们给《文艺报》写的短文《我们在等待中》,你们说,你们几乎是提心吊胆地等待电影《血,总是热的》的放映。这种复杂而又不安的心情,是很可理解的。一部自己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作品,拍成影片上映,观众究竟会不会接受,能不能唤起他们的共鸣,激起他们的热情,作为作者,当然不能不萦绕于怀。
我看了这部影片后,和许多同志一样,深受感动。我相信,你们这部激情洋溢、使人感奋又使人深省的好影片,一定会受到许许多多观众的欢迎,他们将为影片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为改革而拚搏、而进取的精神所激励,并从中获得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确实,你们在影片中触及了工业改革中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尖锐地揭示了许多陋习和弊端,真实地表现了这场斗争的曲折和艰辛,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觉得灰心和沮丧。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透过你们所描绘的真切图画,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渗透在影片全部构思中的火热的、渴望为改革开辟道路的崇高革命感情,是因为这场斗争的艰难固然使人焦灼,一些营私弄权的歪风也不能不使人愤慨,但是人们从共产党员、厂长罗心刚的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性格中,鲜明地看到了推动生活前进的不可阻挡的力量。他如一支火炬,熊熊燃烧;又象一面旗帜,屹立不倒;正是从他的奋斗中,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呼唤,历史的要求。当然,罗心刚不是神,也不是超人,在他为改革日夜奔波的时刻,有深广的忧愤,有痛心的苦恼,而在他面对一连串意想不到的阻力感到心力交瘁时,也有过深深的感慨:“整天拚得精疲力尽,还不知道对手是谁!”他的忧喜苦乐叩击着观众的心,也激起观众的强烈共鸣。我想,恐怕也正因为这样,他那顶住种种责难抱怨,一往无前的胆识,冲破重重刁难压力,百折不挠的坚毅性格才更打动了我们。你们用饱含激情的笔墨刻画了一个勇于迎艰涉险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而演员杨在葆则以精湛的演技在银幕上创造了一个内心丰富、有血有肉、刚劲不拔的性格,金百炼而发精光,人百炼而见品格,从这个人物身上闪射出来的性格之美,令人难忘。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又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看了这部影片,是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这个重要论断的理解的。当然,这决不是说你们是在图解或注释这一论断。你们所写的仅仅是一个小小丝绸印染厂的改革,激动你们的也是厂长罗心刚在锐意革新的征途上的遭遇和命运。但是,由于你们真切地、深入地剖析了造成重重阻力的错综复杂的因素,探索了种种艰难的来龙去脉,因此你们必然触及到一系列从思想作风到具体体制中的问题,从而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当前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及其面临的巨大困难,这就帮助人们对当前的改革斗争有了更为清醒的理解,并从罗心刚的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中汲取应有的教益。
你们在短文中说:“群众需要谈天说地的东西,需要轻松愉快的东西,需要怡情悦性的东西,也需要真实而尖锐地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的东西。他们喜欢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也喜欢金戈铁马的辛稼轩;他们离不开柴米油盐,也少不了理想激情,尤其在今天这么一个大变革的年代!”我以为说得很好,确实,群众精神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他们固然欣赏奇花异草的摇曳多姿,但又何尝不赞叹苍松翠柏的干霄蔽日。而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某些影片中的脂粉气、绮靡气是否太盛,而真实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的作品又太少了呢。正因为如此,我特别欣赏你们在这部影片中一扫脂粉、绮靡之气,而独具雄伟劲直的阳刚之美。特别令人感动的是罗心刚最后面对全厂职工慷慨陈词的动人场景,人们从他百感交集、发自胸臆、深沉有力的演说中,看见了一个正直的灵魂,一个满腔热血、忧国忧民的真正共产党员的形象,和他的无私无畏、肝胆照人的胸怀和精神境界。我想,每个立志献身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无论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为四化奋斗的建设征途上,都应该具有这样“临大节而不可夺”的骨气,有不同流合污,也不随人俯仰的革命情操。
据说,有人对影片所反映的改革中的种种困难持有异议,以为这样写就没有反映出改革的进展,就不真实,甚至指责你们“对社会主义丧失了信心”,我看这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也是没有多少道理的。我们各条战线的改革,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已经和正在取得巨大进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这决不等于说,在某些地方,某些单位,改革的历程已不存在什么艰巨的状况了。这样想恐怕未免过于天真。除此以外,一部影片,并不是改革的全面总结,也不是向观众做关于改革状况的报告。在我看来,你们这部影片正是通过揭示改革中的真实矛盾,而写出了一个立志改革的实干家的风貌。这才是影片的主旨和发人深省的力量之所在。
正如你们在短文中所说,在文艺的百花园中,只要有益于群众,各种各样的精神产品都是需要的。但是处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重要时期,面临重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是不是应该想到,我们更需要和时代的斗争联系得更紧密,更具有激情和理想,从而写出更具阳刚之气的作品以激励鼓舞人民呢?马克思、恩格斯所特别喜爱的伟大作家,无论是埃斯库罗斯、但丁,还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都正是伟大社会变革的见证者、参加者和代言人,这不是偶然的。他们赞赏这些作家对于伟大的历史运动的敏感和思考,赞叹他们的胆识、勇气与远见卓识,因为正是这一切形成了他们的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内涵的伟大艺术风格,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那些热衷于倡导、终日沉溺于“背对现实、面向自我”的作者们,又如何能从贫乏、狭小、暗淡的“自我”中,反映出伟大时代的风貌,锻铸出伟大的艺术风格呢?我相信你们走在一条坚实的道路上,而且正如你们所说,你们还要继续拓宽这条大道。
你们等待影片的开场,现在,它开场了,而且经受住了群众的检验,我希望你们从中获得新的勇气和鼓舞,并希望看到你们更多的优秀作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