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全国劳模会议后的李顺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12-24
第2版()
专栏:

全国劳模会议后的李顺达
霍成功
劳动模范真光荣
闻名全国的农业劳模李顺达,从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会议回来时,途中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在长治县的英雄街上,欢迎他的群众就有一万多人。一九四六年,太行二届群英大会时,李顺达也曾在这里受到过广大人民的欢迎。劳动人民和他一样,过去都是受着地主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翻了身。因此,他们是把劳模的光荣也当成了自己的光荣。平顺的人民,对他们本县的劳模归来更觉得荣幸。该县三千多群众和正在开会的全县劳模,敲锣打鼓一直迎到三里地以外的地方。这天,李顺达的妻子也在家里准备迎接光荣的丈夫。欢迎的人们都高兴地说:受苦的人能有这样的地步,真比过去中状元还光荣。
不忘毛主席的话
李顺达没有回家就参加了县的劳模会议。他除了同大家一起进行检查和讨论外,并向大家详细地报告了参加全国劳模大会的情况。他首先把毛主席嘱咐的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的话,告诉给他这些亲密的战友。毛主席的话就象种籽一样,通过他播种到每个先进的农民中间去,并将在不久,就会成长壮大起来。他又详细介绍了如何会见到健康的毛主席,国庆日如何检阅了祖国的伟大力量,如何参加苏联大使馆的宴会,感到中苏友谊的伟大和亲密,以及参观机器农场所看到的近代化的农业机器等情形。他还向正在集训的冬学义务教员作了报告,让他们把上述情况传达到广大农民兄弟中去。这就是他给大家带回的、也是大家所最欢迎的最好的宝贵礼物。
领导群众普遍秋耕
在全国劳模大会上,毛主席号召每个劳模:不要骄傲自满;要发挥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实际上,李顺达也就是走着毛主席所指示的道路。他听了毛主席的号召后,更加明确地要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
开完县劳模会回村后,他一点都没休息,就把在全国劳模会上奖给他的新衣服换掉,“着着实实”地干了起来。当时正是秋末,在多山的平顺,气候已有冬意,早晨,背阴地便已结冰。但玉茭地还没犁。这时如再不抓紧,头遍也不能犁完。因此,又是劳模又是村支书的李顺达,首先召开了支部会议,做了动员。会后,在他的带头和领导下,突击了十多天,到他出席省劳模会时,全村四百多亩秋地,便基本上完成了普耕一遍的计划;有的并耕了两遍。
在省劳模大会上
十一月召开的山西全省首届工农业劳模大会上,李顺达当选了一等劳动模范。在他领导下组织起来由穷变富的西沟村,也被选为全省模范村之一。党和政府的首长亲自授给他奖章、喜报和领袖像。此外,他自己和全村又得到一条牛和很多解放式新式农具的奖励。这给他今后领导全村农民进行科学的耕作增加了便利条件。但他知道,“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就是最主要的奖励,同时他也了解为什么今天能获得了这样的奖励,也知道如何保持和珍贵祖国与人民所赐予的这种荣誉。
在省劳模大会上,他不仅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并向其他劳模虚心学习。如工业劳模钻研创造的精神,和农业及合作劳模改进技术、合作社与互助组结合、大量发展林牧等经验,都给了他很大的启示。他说:“穷沟变富沟不能算完,要富了更富,使荒山变成宝山。”
李顺达已成了山西全省农村生产上的一面旗帜。每个农民以及参加大会的农业劳模都把他当成了学习的榜样。灵石等县的劳模见到了他,都高兴地说:“我们大家都向你学习!”他们不是说我把你的穷村变富村的画早贴起来,就是说你的民主家庭的书我早买下了。工人们也都感到李顺达可亲可敬,太原面粉公司特别邀请他去作了一次报告。
但李顺达是愈来愈虚心了。这是永远前进的动力。劳模们从幻灯影片和展览馆中看了他的模范事迹,和听了他介绍领导经验之后,都热烈称赞:老李!真不简单!但他回答道:还差得很远,现在只是够吃够穿,要过幸福时光,还得更加努力。
撒下爱国主义生产竞赛的种籽
李顺达,正因为他是劳动模范,所以他也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当秋耕将要结束时,美帝疯狂扩大侵朝战争,向我东北边境推进,于是他便领导全村互助组进行了时事座谈,使大家认识了美帝的本质和中朝关系,以及保卫国家就是保卫家乡、增加生产就是增加国防的道理。首先他以身作则,推动全组和全村,订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冬季生产计划,并向全县和全省农民提出爱国主义的生产竞赛。省劳模会上,李顺达又同本县郭玉恩、杨山峰两位一等农业劳模,向全省劳模挑战。条件是:搞好冬季生产,把一九五一年生产再提高一步;作一个好宣传员,向群众宣传时事,使群众把仇美情绪变为加强生产的实际行动等。他的号召,迅速得到全省劳模和广大农民的响应。著名的榆次专区农业劳模张志全、孙成寅、张志太、王殿俊等,代表榆社县大寨村、左权县丈八村、昔阳县三教河村、白羊峪村四个模范村,立即向李顺达应战,同时也向全省农业劳模提出挑战。兴县、运城、临汾专区的全体省劳模,也都响应号召,热烈展开了生产竞赛。晋城、左权、霍县等县不少互助组也卷入了这一伟大的运动。特别是在李顺达的故乡——平顺县,运动开展得更为普遍。目前搞好冬季生产已经成了全山西竞赛运动的努力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