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一部考订该洽、纠谬释疑的史学新著——介绍蒙文通教授遗著《越史丛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03
第5版()
专栏:书评

一部考订该洽、纠谬释疑的史学新著
——介绍蒙文通教授遗著《越史丛考》
邓卫中
对民族史、史学史和历史地理素有研究的蒙文通教授,用四年时间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越史的古文献资料,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古文献资料详加考订和辨析,写成了一部学术著作——《越史丛考》(写竣于1968年,经蒙默整理),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解放后第一部专门考论百越民族史的学术著作,对于古越族的族源、分布、种类、变迁、征战和社会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缜密的考证和深入的探讨,获得了科学成果。
越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居于重要地位。但越族古居边陲,史籍记载较为零散,且多舛漏,这给越史的研究带来了困难。多年来,国外有些历史学者用极不严肃的实用主义手法,任意剪裁和歪曲越史,散播谬论,以服务于某种政治目的。这是同真正的历史科学不相容的。
蒙文通教授的《越史丛考》最显著的特点,是考订该洽,祛伪求真,纠谬释疑,使一些被搅得混乱不清的问题得到了辨析和澄清。
一、古代越族居住的地区问题。国外有一种错误的说法,如越南陶维英教授的《越南古代史》一书认为,在春秋战国以前,越族“占据着扬子江以南的整个地区”。蒙文通教授在《越史丛考》中指出,“越”,是泛指古代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以及这些地区的居民,所以,“越”决不是一个单一种族。作者又以专章申论,指出“百越”可分为吴越(包括东瓯、闽越)、南越、西瓯和骆越等四大种族,其语言、习俗等皆显有差异。作者还特别考察了古代中国南方的民族迁徙情况,明确认为,骆越世居交趾、九真,既非如陶氏所言自北南迁,也未见有北上之迹。
《越史丛考》指出,西周时强大的楚国早已据有长江中下游,春秋末期才兴盛的吴越也从未侧足楚境。
《越南古代史》一书摘出两句史书中的话就“推断”说,“在四川地区的夔越人原来也是越人同族”。蒙文通指出,这是误读古书,错引史料。“夔”与“越”各是一国,所谓“芈姓夔、越”之夔、越,都同为楚族而非越族,也与后世百越无关。《越史丛考》还从族源和民族特征等方面进一步考证出:楚与越既不同祖,更不同族,故楚人之地决不是越人之地。
陶氏又用河内史家黎志涉之说,宣称越裳即楚越章,即汉豫章(仅因三词音近而已)。《越史丛考》单列专章进行考辨后得出结论说:越裳之名首见于周成王年间,而越章始封于周夷王时。陶、黎不辨历史先后,竟说西周初年之越裳得名于西周末年之越章,可见其立论取据之颠倒混乱。
在《越史丛考》确凿的考论面前,所谓越族古居“扬子江以南整个地区”之说,实乃无根之论,影附之谈。
二、关于所谓“瓯骆国”的问题。《越史丛考》据大量可靠史料,从根本上否定了“瓯骆国”的存在,认为“骆越与西瓯,自民族言本为二族,自地域言本为二地,自政治组织言亦本二‘国’。”史书上的“瓯骆”是“西瓯、骆越”的省写,因此史书上才有“瓯、骆相攻”的记载。这就证明,越南有的史学家的“瓯骆国必定包括广西省南方一部地区”的推断,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蒙文通指出,《越南古代史》袭前人之谬误,认为交趾郡北的曲昜县在今广西省的南部,是显悖史实的。《越史丛考》详核了有关史料,并参考了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地名变异、区划沿革和水流位置等方面考证出,曲易县的确切位置在红河入海处。此外,又考证出汉交趾郡的北界即郁林、牂柯的南界,而郁林、牂柯境辖今右江流域的全部和左江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这进一步证明了交趾决不包括“广西省南方一部地区”。
三、关于所谓文郎国的问题。越南史家津津乐道所谓“雄王”建立的“文郎国”,并编造了“文郎国拥有整个百越之地”的神话。《越史丛考》根据对文献资料的考核,对“文郎国”的存在提出质疑,认为所谓“雄王”,显系“雒(骆)王”之讹;“文郎”实是“夜郎”的误笔。因为文郎本是日南朱吾(今越南南方)的蕞尔之乡,魏晋时尚处于“野居”的原始社会阶段,断不可与骆越混同;且骆越也只居交趾、九真。因此决不应该利用刊刻传写之误,张冠李戴,无限夸大。
作为一部考证性著作,《越史丛考》没有空发议论,而是凭史实来说话,因此有很强的说服力。
《越史丛考》用文言写成,全书不到十万字,却征引130多种史籍。作者在对史料作周密精审的考订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学术见解。
一、释“干越”为古邗国。《越史丛考》认为一些古书上的“于(於)越”乃“干越”之误写,并考证出“干越”即古邗国,地在临淮,秦穆公初年为吴所灭。
二、指出《汉书》错以苍梧为“越分”。《汉书·地理志》以苍梧等七郡为勾践之族所居的“越分”,《越史丛考》否定此说,认为苍梧等七郡是秦边吏赵佗所建之国,与勾践毫不相涉。
三、有关安阳王问题。安阳王建国于骆越,是越南有国家制度之始。《越史丛考》据中、越史料考证出:“交趾之安阳王即蜀开明氏后裔之南迁者也。”作者从文献、训诂、音韵等方面说明:“开明之与安阳,本为一辞之同音异写,后世不谙其故,遂若为二。”“开明”非一人之名,也非一世之号,而是蜀开明王十二世共用之称。对蜀开明氏南迁的时间、路线和失国的年代以及安阳王国的疆土、人口等均有详论。
四、台湾、澎湖在春秋末年或已属大陆。过去一般认为最早记载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是《三国志》。而《越史丛考》认为,更早的《越绝书》所记的“外越”是指的台湾、澎湖;“台湾、澎湖早在春秋末世或已为大陆建国之吴、越所统属,而为越王巡游所至之地矣”。
五、对《史记·越世家》补正了十余个问题,如楚威王并未灭越,越之灭在秦始皇二十二年;越全盛时有琅琊、会稽二都城;范蠡非鸱夷子皮,更非陶朱公等。
此外,《越史丛考》还搜辑了吴越舟师、水战的资料,填补了军事史上的缺漏。
总之,《越史丛考》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学术专著,它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古代史研究的一个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
该书存在的问题是某些考证稍嫌繁琐,而论述则略感不足,作者的重要见解有时淹没在大堆史料当中。全书没有地图,也是个缺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