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质量问题首先是标准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03
第5版()
专栏:

质量问题首先是标准问题
叶柏林 陈志田
近几年来,许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凡是在认真抓好标准化的基础上推行质量管理的,效果就十分显著。这说明质量管理与标准化是密不可分的。在当前整顿企业中,充分认识标准化与提高产品质量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标准是质量必须达到的目标。产品质量就是指产品能适合一定用途、满足社会某种需要的特性。它不仅表现在机械、物理性能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且还包括产品的外观、造型等要求。这些特性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产品的质量标准就是对产品的质量特性作出的具体的技术规定,是产品质量必须达到的目标。离开了质量标准规定的目标进行生产,质量无法保证。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中规定:“凡正式生产的工业产品、重要的农产品、各类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安全和卫生条件,以及其他应当统一的技术要求,都必须制订标准,并贯彻执行。”
二、产品质量的竞争实质上是标准水平的竞争。
解决产品质量问题,首先要解决标准的水平问题。我们现在有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只讲合格率。我国现行的技术标准大多是五十六十年代的水平,因此,合格率再高也只是五十六十年代的质量水平。没有高水平的标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产品质量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标准水平的竞争。因此,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而不能满足于“低水平、瓜菜代”。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多是公开的,而他们的公司标准一般水平都比较高,这是他们赖以生存和竞争的“秘密武器”。我们现在要把质量搞上去,首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标准的水平,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这是提高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一项战略措施。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了高水平的标准,才能促进企业在技术革新和企业管理上下工夫,并促进一系列有关的技术基础工作。最近几年来一些企业的情况说明:为了达到一项高水平的标准,常常成为振奋职工精神、促进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有力措施。
三、标准是质量监督的依据。有了标准是第一步,还要有严格的监督检验。监督检验就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由代表国家的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检查、评定,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并避免出口产品给外贸造成损失。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必须按标准进行。它对产品性能、规格、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等条件都作了全面的技术规定,只有严格按这些标准进行检验,出厂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因此,标准既是质量必须达到的目标,又是检验质量的依据。
另外,在质量监督检验中又可获得大量的有关质量问题的信息,将其反馈到有关部门中进行分析研究,作为修订标准,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的依据。
四、标准化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国引进了质量管理方法,但很少有人知道日本在战后的第二个月,即1945年10月就成立了“商品标准化委员会”,同年底又创立了“日本规格协会”,翌年初,又建立了工业标准调查会,开始制订日本国家标准。美国的质量管理在日本推广很快,而且迅速发展为全面质量管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早已有了扎实的标准化基础。日本和其他国家的许多专家都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从标准化开始。他们的经验,对企业来说,就是从原材料进厂,一直到产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有标准,不但有技术标准,而且还要有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建立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并设立一个有权威的标准化委员会来从组织上保证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也就是说,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全面标准化来加以保证的。对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检验、质量监督等全过程都必须制订并严格贯彻一系列相关标准,才能把提高产品质量的活动落到实处。因此,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在于搞好标准化工作,因为它是一切技术经济工作的基础。做什么工作都要有标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没有标准是不行的。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对标准化工作重视不够,致使全面质量管理流于形式。
总之,质量问题往往首先反映在标准上,因此需要通过制订标准与贯彻标准,建立起一整套的标准体系,才能保证质量的稳步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