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憎爱寄乐章——纪念民间音乐家阿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03
第7版()
专栏:

憎爱寄乐章
——纪念民间音乐家阿炳
袁静芳
今年9月,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诞辰九十周年。阿炳又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他是雷尊殿当家道士华清和的亲生子,但却以义子和徒弟的身份生活在亲生父亲身边,向父学艺。
年青时的阿炳,就在社会上赢得了赞誉,被称呼为“小天师”。华清和去世后,阿炳继任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但他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因严重的眼疾而双目失明了,被迫走上了流浪卖艺的生涯,人们称他瞎子阿炳。作为一个民间盲艺人,他深受恶浊社会的迫害,饱尝人间的凄惨苦痛。但他在黑暗中顽强地奋斗着、挣扎着。面对旧社会的黑暗势力,阿炳坚决站在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人民一边。他的早年作品如《二泉映月》,在委婉、动人、柔美、恬静之中,潜在着哀伤悲愤之情,揭示了阿炳的内心世界。
1927年3月,当北伐军来到无锡时,阿炳在苦闷与彷徨之中,似乎感到了前途的希望和光明,他在琵琶上奏出革命歌曲《打倒列强》和热烈欢快的《龙船》,以表达自己兴奋激动之情。但事隔不久,蒋介石背叛了革命,血洗无锡总工会,阿炳也曾奋起演唱,揭露敌人的残暴。
在全国掀起了抗日热潮的时候,阿炳也编唱了赞扬奋勇杀敌的歌曲。这一时期,无锡人民在街头巷尾,茶馆车站,经常听到阿炳用胡琴演奏《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等爱国进步歌曲。阿炳的二胡曲《听松》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借古喻今,用南宋时期岳飞击败金兀术的历史故事为假托,表现了他的抗日爱国思想。乐曲结构短小,构思新颖,它以铿锵有力的音调,跌宕起伏的节奏变化,磅礴的气势,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民族气概。四十年代,阿炳又编唱过《金元券,满天飞》,讽刺国民党的腐败统治。
阿炳的作品是他个人一生经历的概括,但又不是单纯个人意志的表露,因为这一情感的集中概括和提炼升华,也正是综合了那个时代千千万万贫苦人民的遭遇、向往、追求。因此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今天仍不失其动人的艺术力量。阿炳的器乐作品中有丝竹乐旋律的柔美丰满,锡剧音乐的明快风趣,十番锣鼓节奏的抑扬顿挫,江南民间音乐明媚的旋律和健朗的气质,这一切都十分协调地融于一体,使人亲切地感受到江南民间艺术的泥土芬芳。然而阿炳的创作虽立足于民间音乐,但他并不是民间音乐素材的简单堆积和翻版,或呆板地墨守师承和技术上的单纯模仿,而是随着灵感的爆发,开启了他自己在创作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阿炳演奏技巧娴熟精湛,具有较深的艺术修养,特别注重“功夫与神韵”的结合。在二胡演奏上,他突破了江南民间音乐传统多用一个把位内的音域的习惯,恰当地交替应用二胡各个把位音色、音域、音量的对比色彩,丰富了民间音乐旋律的变化,为情感的表达和逐步深化开掘了有层次的阶梯。它的旋律在艺术上的巨大魅力,使多少国内外的艺术家为之迷恋、赞叹!他的器乐作品不愧为我国民间音乐中最有生气、最富于生命力的部分,对于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很大的影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