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胸中装大坝 眼里有人才——记葛洲坝一位工人干部关心爱护知识分子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04
第3版()
专栏:

胸中装大坝 眼里有人才
——记葛洲坝一位工人干部关心爱护知识分子的事迹
本报记者 李永长 本报通讯员 徐新民
“浇筑大坝,钢材,木材,水泥,谁不想用好材料?千金难买人才。没有人才,不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又哪里会有葛洲坝工程这样伟大的创举!党中央强调要重视知识分子,我们葛洲坝的工人、干部,应该更自觉地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葛洲坝工程局浇筑分局党委书记魏焰光,经常爱用这样一席话,对职工和干部宣讲要爱护和重视知识分子的道理。
魏焰光是一位从风里、雨里、泥里、水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工人干部。他以国为怀,重视人才,爱惜人才,扶持人才,自觉地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动了分局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对知识分子象团火
两年多前,魏焰光刚调到浇筑分局任党委书记的时候,分局的技术人员普遍“人心思迁”,直接找他要求调走的就有十多人。有的同志埋怨,这些技术人员“怕艰苦”,“这山望着那山高”。魏焰光则说:“这些技术人员都是自愿报名学水利的,谁不晓得干这一行要钻山沟,住席棚?”他觉得应该首先从党委的工作上查原因,特别是要查一查,是不是做到了“人尽其才”。为此,他广泛调查,对技术人员逐个进行家访。
但人们没想到,魏焰光走访的第一家竟是潘云莘。潘云莘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本事不大,问题不少”。他家庭出身不好,上大学时被错划为右派,几乎每次来政治运动,都要受到冲击。他长期遭到冷眼和歧视,是当时“铁心”要走的一个。但魏焰光却了解到,潘云莘业务基础扎实,有组织能力,事业心强,是个“潜在”的人才。他要从潘云莘这样有争议的知识分子身上,打开纠正对知识分子左的偏见的突破口。
“啊,领导还上我这样的人家里来看看?!”潘云莘话中带刺。接着,又是要求调动。魏焰光感受到了话里包含的辛酸,笑着说:“我是专门来征求你的意见的,看我这个书记该怎么个当法。你怎么倒先给我出难题呢?”这天晚上,魏焰光和潘云莘促膝谈心谈了很久。魏焰光说:“二十多年来,你受了委屈。现在你应该更加振作起来。葛洲坝是水利工作者向往的地方,难道你就不想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来?!”听到这样的话,潘云莘的心动了。他的内心,何尝熄灭过理想之火?他热爱事业,留恋葛洲坝,渴望着对人民有所贡献。新来的党委书记那样理解他的苦衷、感情,懂得知识分子的追求和向往。他还有什么不放心呢!
不久,在魏焰光的提议下,潘云莘担任了一个施工技术组的负责人。他显露出的技术才华和组织才能,很快得到了人们的公认。去年11月,他被提升为分局副主任工程师,工作更为出色,受到了工程局总工程师们的好评和器重。
象潘云莘一样,浇筑分局一大批技术人才,随着魏焰光和分局党委其他同志的深入工作,犹如颗颗“出土明珠”,拭去了尘埃,放射出光彩。有25名技术人员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33名科级干部中,技术人员占到18人。去年,评选先进生产者,全工程局的知识分子比例平均为15%,而浇筑分局的比例达到25%。还有一批技术人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全局上下,在局党委的以身作则和深入工作下,形成了尊重知识分子,支持技术人员放手工作的风气。技术人员们深有感触地作了一个对比:过去,总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会画图、会计算的工具”,生产上,技术上,没有发言权、指挥权。现在,真正感到被看成了“自己人”,工作上受到信用,意见受到尊重,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浇筑分局“人才外流”、“人心思迁”的局面彻底改观了。曾坚决要走的,现在主动申请把在外单位搞技术的爱人也调进来。浇筑分局还成了外单位技术人员向往的地方。分局技术人员由过去的六十人增加到八十多人。年岁最长的高级工程师贺大辉,过去因为知识分子问题对分局领导“火气”最大。如今,他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现在我们都感到有一种压力,就是要对得起党组织的关怀,要好自为之,多作贡献。”潘云莘形容说:“我欣赏过这样一个比喻,对知识分子,你冷,他会冷得象冰;你热,他会化成水,汇入到激流大海中去。我觉得,魏焰光同志就是能将坚冰化为激流的一团火。”
甘为人才做扶梯
作为一位出身工人、文化不高的“老水利”,在党中央强调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时代潮流面前,魏焰光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地位和得失,更坚决反对那些所谓“老大靠了边,老九升了天”之类的牢骚怪话。早在两年多前,当工程局党委调他到浇筑分局任党委书记的时候,他就请求挑选更年富力强、文化水平高的同志来当“一把手”。组织上没有同意。他诚恳地表示:“既然要我还挑一程担子,那我就当个过渡的梯子,为这些同志上来先做一点铺路搭桥的工作吧。”
在浇筑分局领导班子中,凡是知识分子干部,无不赞扬魏焰光确实富有这么一种“甘为人才做扶梯”的精神。分局局长陈燕熬是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工程师。魏焰光刚调到浇筑分局,正巧上级举办英语学习班,为期半年,分配给分局领导一个名额。陈燕熬很想去,又顾虑到魏焰光刚来自己就走,撂下的担子都压到情况还不熟悉的同志身上,会不会给今后的工作造成影响?没想到魏焰光倒给他做工作:“你年纪轻,应该多学一些本事。局里的工作你放心,我负责。”陈燕熬回来后,两人共事,团结得象一个人。今年年初,上级考察、物色进入工程局新的领导班子人选。魏焰光又积极推荐了陈燕熬。当陈燕熬担任了工程局副局长职务,成了他的“上级”后,魏焰光在分局党委里高兴地说:“浇筑分局出人才,这是我们大家的光荣!”
分局副局长孙鹤年是1968年毕业的大学生,刚当副局长时,只有38岁。他开始工作放不开手脚。魏焰光就在党委会上建议:“孙鹤年年轻,是个有文化的明白人,应该让他挑重担,多锻炼。”党委决定由孙鹤年主持当时最重要、也是大家最关心的试行经济责任制的工作。开始,分局机关有的职能科室对孙鹤年的工作支持不力,魏焰光立即召集这些部门开会,进行批评敦促;上级有关部门一度对孙鹤年的一些作法有些误解,魏焰光马上前去进行解释,支持孙鹤年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当试行经济责任制取得成效后,魏焰光又让孙鹤年去介绍经验。后来,孙鹤年被党委安排协助魏焰光抓全面,实际上,魏焰光处处把他推在第一线。魏焰光鼓励他说:“人生能有几个四十岁?你正是干事业的时候,你上台表演,我给你摇旗助威。”孙鹤年感动地说:“我总感到魏焰光同志在往高处推我,他是真心实意地在扶持我这样的年轻干部。”今年年初,在魏焰光的积极推荐下,孙鹤年又被上级任命为分局局长。
去年11月,浇筑分局在企业整顿中调整领导班子。魏焰光积极主张按照党中央提出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来建设新班子。他一个个地同几位老同志谈心,使这些老同志愉快地退居到第二线。结果,新的分局党委五名常委中,有四名都是工程师,平均年龄45岁,成为工程局按“四化”要求建设得最早、最好的一个单位。
这一次,上级依然没有同意魏焰光要求退居二线的申请,他成了局党委常委中唯一不是知识分子的干部。有人开玩笑:你那个班子里知识分子成堆,你就不怕受孤立?魏焰光认真地回答:“我同他们在一起,觉得自己年轻了,增加了智慧和力量。”谈到今后的打算,魏焰光还是抱定一个宗旨:为了国家的兴旺发达,为了开发长江丰富的水力资源,继续为开发人才多做一些铺路搭桥的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