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致富与爱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06
第5版()
专栏:农村漫谈

致富与爱国
加正
一位同志对我讲起过这样一段见闻:某日,一位手提麻袋的老农民上了公共汽车,一个小伙子先是意外热情地让坐,继而又调皮地拍着老汉的肩膀大声发问:“老大爷,你今年挣了几万元呀?”引起一些人的哄笑。这不过是生活中一个小小的插曲,与“爱国”一类严肃的事情没有多大干系,但却使人看到,目前在城市一部分人(甚至部分机关干部)中间,确实存在着一种对农民,特别是富裕农民的偏见。在他们看来,农民似乎弹指之间便能有成百上千元到手;而富裕户的钱的来路又似乎都不那么正道。
偏见之所以产生和存在,问题既复杂又不复杂,有这么一点,可以算作是主要原因之一吧:我国有句老话,叫做“为富不仁”,这一概念至今仍在有些人脑子里起作用。这是千百年来社会现实给人的教训。确实,在旧社会,那些靠收租放贷过活的地主老财,那些靠投机坑骗发财的暴发户,有谁“仁”过?那时,富与“仁”是完全对立的。但现在社会性质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富和仁的关系已有本质不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靠党的政策和自己的勤劳而致富。在广大农村,无须损害任何人利益就能致富的社会条件已具备,富与仁不是完全对立的了,怎么还能用老观念来乱套呢?一个专业户靠采用新技术或新的生产门路致富后,往往带动一片人富起来,事实已不胜枚举。当然,靠损害他人利益发财的人不是没有,但在整个农村终究是极少数。
建议同志们读一读《一位普通农民的“家事”、“国事”》。这篇通讯虽算不得格外精彩,但它向我们启开了一扇了解今日农民的窗子。八十年代的农民是什么样子呢?赵建修的所言所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形象。在他们那里,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了,“富”和“仁”也统一起来了。人们常用时过境迁来说明年月的变化。时代变了,形势变了,看来,人的头脑中的陈旧观念也要随着变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