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一个风气正作风硬的领导班子——记参加引滦施工的铁道兵某团党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11
第5版()
专栏:

一个风气正作风硬的领导班子
——记参加引滦施工的铁道兵某团党委
铁道兵某团党委在执行引滦入津开凿隧洞的艰巨任务中,振奋革命精神,带领指战员打了一个硬仗。这个团开凿的引水隧洞的长度约占整个隧洞长度的四分之一,而兵力却只占开凿隧洞全部兵力的八分之一。
国务院领导同志表扬这个团“能征善战”。上级给这个团记集体二等功。该团党委8名常委中有2人立二等功,6人立三等功。
党委风气正 上下拧成一股绳
这个团是在进入引滦工地前不久由四个单位合编而成的,有一半干部面临转业问题,人心较散。为了能胜任艰巨的工作,团党委作出决议,要求党委“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这盘散沙变成干四化的铁榔头。党委研究配备干部时,一位原来和党委书记孔庆云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党委成员会上不表态,却在私下搞小圈子。孔庆云知道后对那位同志作了严厉批评。事后,孔庆云又把这个情况告诉副书记解少文。果然,原来和解少文一个单位的一些人也找解少文做工作,解少文照样对那种违背原则的行为狠加批评。党委成员通气时,他俩把这个情况摆了出来,其他同志都从中受到教育,引以为戒,以后再未发生在背后搞小圈子的现象。
团党委认为,党委成员一定要做端正党风的带头人。党委发现有位同志公私不分,让公家请的木工师傅为个人做了几件家具,就责令有关同志在党委会上检查,并按工时付款。随后,党委领导同志又在全团干部会上表扬这位同志知错改错的态度。党委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一些微不足道的不正之风也及时得到纠正。党风正,腰杆硬,办事公道,就能把大伙的心融在一块,说话就有号召力。广大指战员见党委成员一条心,也都自觉丢掉患得患失的杂念,心想四化大业,甩开膀子为引滦工程奋战。
把群众的智慧化为领导的决策
开山凿隧,既有艰巨性,又有危险性。要在同等时间内比别人多出活,要靠干劲,还要靠科学。为此,团党委成员经常到第一线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施工期间,有个水利专家到这个团的洞子里一看,发现他们的进度遥遥领先,欣喜地竖起两个指头,说:你们搞得这样快,除干劲之外,有两条,一是掘进和衬砌一道进行,二是钻眼与出渣同时并举。专家说的这两条都是领导和群众智慧的结晶。
开工初期,党委副书记解少文考虑到全团担负开凿的隧洞较长,任务又急,就提出了在三座支洞与正洞交会的上方开三口竖井的设想,为进料灌注隧洞另辟通道。但是打竖井难度大,不易保障安全,而且在施工方案中没有这一项。为了统一认识,党委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连队的意见,终于以充分的理由,取得上级的同意,打成了三口竖井,施工效率提高了一倍。引滦工程指挥和前去参观取经的人都称赞这是一着妙棋。
为了实现指挥部提出的争取提前两年通水的规划,团党委分析了各种情况后断定:要大幅度提高速度,最有潜力的是解决出渣和钻炮眼不能同时进行的矛盾,党委把这个课题交给全团指战员,发动大家献计献策。在集中群众的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党委派一位党委成员和作训股长去现场试验,一个星期就探索出“吊梁平台”的方法。风钻手站在平台上打炮眼,平台下面照样出渣,工效提高三分之一。这项成果很快被推广到整个隧洞的各个作业面上。
这个团在引滦施工中推广了大小技术革新五十余项,都凝聚着群众的智慧。干部、战士感到团党委关于加速施工的每一项决策都符合自己的心愿,干起来痛快。
带头实干指挥有素
这个团党委的成员,过去有过这样的体会:党委的决议虽然正确,但是下级有时并不热心执行,原因就是党委成员只用决议要求和约束别人,自己没有发挥模范作用。在艰巨的引滦施工中,这个团的党委成员始终是拚搏在前的“龙头”。党委每发出一项加速施工的指令,党委成员总是分头到第一线去带头执行,认真落实。党委常委、副团长雷大成、刘以升,参谋长杨世华每人蹲在一个洞口当了“口长”,每个洞口一天24小时都有团领导在现场。党委书记孔庆云白天黑夜“泡”在洞子里,边干边进行指挥。他在施工中受伤住进医院后,还惦记着工地,常常跑进洞去了解施工情况。党委副书记、团长解少文天天坚持下洞,又打风枪又推车,和战士们一起干重活累活。一次,他连续14天发高烧达38度,也不肯离开现场。两年来,党委常委都放弃了休假,一心扑在工地上,和战士们一样泥里滚、水里爬。战士们一个工班干六小时,他们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有的战士说:“领导的年龄比我们大,还这样拚命干,我们要是不卖劲,至少是没有良心。”
团党委成员改变了一般化的领导作风,经常深入第一线,对每一项决议都扎扎实实地一抓到底,不见成效不撒手。开始,一些战士对新技术不习惯,不愿用。团领导发现后就盯在现场,让技术人员负责传授技术,解决关键性问题,直到战士乐于使用为止。党委成员在现场办公,既没有“呈阅件”,更不兴画圈那一套,减少了层次周转,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从而赢得了时间,使团党委充分发挥了战斗指挥部的作用。
本报记者 罗同松 易俭如
本报通讯员 马运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