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也谈正册和另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11
第8版()
专栏:大地

也谈正册和另册
何音
杂文要用比喻,但要用得恰当,要有深意,也要深得在理。北京市公安机关决定给“刑满释放”等四种人换户口卡片,取消其“刑满释放”等字样一事,引出了一篇杂文《正册和另册》
(载《人民日报》7月5日八版)。文章肯定了这件事,认为这是将这些人从“另册”改成“正册”了,是“符合法治精神的德政”。应该说,这个立意是好的,用“正册和另册”这个比喻也未始不可;但把它理解为和封建等级制度完全是一回事,而且还运用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大道理,这就和立意——宣传法治精神相悖了。
关于“正册”和“另册”的说法,曾见之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那里面这样说:“前清地方造丁口册,有正册、另册二种,好人入正册,匪盗等坏人入另册。现在有些地方的农民便拿了这事吓那些从前反对农会的人:‘把他们入另册!’”当然,封建阶级所确定的好人坏人以及分入正册另册的,自有它的阶级的标准。初期农民运动中认为应该入另册的坏人,也不一定个个都定得很准。但所谓正册另册之分,也就是好人坏人之意,这一点是很显然的。封建阶级的所谓好人坏人,和它把人分成严格等级,如所谓“君子”和“小人”,是有不可分的联系的。可是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却不能够把好人坏人以及正册另册之分完全和封建的等级制度混同一体。
十八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反封建的。但它也不是一切人的救世主和恩人。在它那书写着“自由、平等、博爱”字样的旗帜背后,有着资产阶级的鲜明的好人坏人的标准。国王路易十六不就是这样被送上断头台的吗?当时资产阶级激进派领袖罗伯斯比尔在举行投票时,慷慨激昂地表示:“我对压迫者是铁面无情的,因为我对被压迫者深表同情”,并坚决主张判处国王死刑。但是一到法国的劳动群众起来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候,资产阶级就立即把昔日对付封建阶级的武器转而对付劳动人民了。劳动群众和起义人民,不是都被“入另册”了么?
所谓正册、另册的提法,在今天不见于我们的法律条文,也不是我们的法律用语。它的比喻的含义就是指好人和坏人。法律对好人要保护,对那些曾经犯了法的坏人,在经过服刑和改造之后,确已悔悟自新,从而恢复他们的公民权利,这是符合法治精神的。但对真正的坏人,对那些极少数严重刑事犯罪和一切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分子,则必须打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