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一九五零年农业生产总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12-27
第2版()
专栏:

一九五零年农业生产总结
中共榆次地委
编者按:中共榆次地委“一九五○年农业生产总结”,显示了土地改革后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的巨大成绩。在新解放区的七个县的一百五十余村亦已达到或者超过战前水平,更是新中国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的明证。我们希望各地党委都能将此类总结性的文章寄给本报发表。
一、生产的结果
一九五○年我区的农业生产,是在逐步地端正方向政策、与连续不断而又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并与隐蔽的敌人及一切破坏分子进行斗争的条件下进行的。
生产的结果,根据典型调查与我们平时占有材料的推算不论新老区,除盂县、榆次外均较去年增产,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地区没有完成今年的增产任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难于抗拒的自然灾害的袭击。据榆社、和顺、左权、寿阳、灵石、祁县、平定等七个县的统计:共有秋地三、六一九、三四六亩,较去年实增产三四八、三二七石,平均每亩比去年增产九升六合,达战前水平的百分之九一点三三。由于工作基础的不平衡,由于自然条件的优劣不同,由于今年受灾轻重的不同,以致今年全区生产结果也各不相同:(一)在老区(除盂县外),大约有一千二百多个行政村,其中超过战前水平百分之五至二十者约占百分之二十五,达到战前水平者约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达战前水平百分之九十以上者约百分之四十左右。昔阳、和顺、榆社三县全县平均超过战前水平,计昔阳超过一斗一升一,榆社超过三升七合六,和顺超过四升左右。盂县除极少数村庄超过战前水平外,全县因灾情严重,比去年减产百分之十七,只达战前水平的百分之六十四点八。(二)在新区,寿阳、太谷、祁县、平遥、介休五县达战前水平的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灵石达战前百分之八十三,榆次达战前水平的百分之七十一。在新区七县中,均有一小部分村庄(约计一百五十余村)达到或者超过战前水平。
经济作物(缺三个县):棉花实种一○六、一一六亩,比去年增加五四、八一八亩,超过今年原计划九九、九五○亩的百分之六点一。每亩约产皮棉二十五斤。麻皮实种八九、七五二亩,比去年增加四一、○七八亩,花生五个县实种二、三七二亩较去年增加一、○三五亩,烟叶五个县实种一、五四八亩比去年增加六○四亩。
其他猪、羊、鸡等也都有大量增加。
在全区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今年的增产任务。
二、增产的原因
第一、是农民生产情绪的普遍高涨。这种情况的形成是由于:(一)战争结束,土改基本上完成之后,农民群众获得了恢复生产的基本条件。(二)我们逐步地端正农村生产的方向政策。前半年集中贯彻了保障私有财产权及各项生产奖励政策,后半年又着重贯彻了组织起来与提高技术的方向,在解除农民思想顾虑和明确今后生产道路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因而稳定和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三)为了贯彻生产领导,一年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动员工作,各县曾召开过干部会、积极分子会、各界代表会、党代表会议、劳动模范会议、技术人员训练班和党员训练班等,总共不下五万余人,其中大部分人起了推动生产运动的巨大作用。老区并在乡村中进行了检查、评比、观摩、评选劳模等活动。各地还进行了黑板报、幻灯、屋顶广播、民校等宣传鼓励工作,鼓舞了农民群众的生产情绪。
第二、反对了照搬上级一套的公式主义倾向,坚持了根据各县具体条件,抓取增产环节的领导方法。如:(一)兴修水利与改革封建的水利制度。全区新筑水渠、坝堰八十道,恢复旧水渠七十六条,桥闸二四六座,坝堰四十六个,推广新旧式水车一、二七○辆,凿自流井二○○多眼,旧式水井八二五眼,总计新增水田一六八、六三八亩,完成原计划百分之六十七点四,连同旧有水田总共一、一○四、七四四亩,超过战前百分之五十三。基本上废除了不合理的封建水规与制度:水程制度、财政制度、管理制度,均有基本的改革,这便大大减少了水利纠纷,增强了群众团结,基本上达到水尽其用的目的。(二)消灭荒地。全区除盂县外,共垦荒一五六、○七六亩,约可增产七○、○○○余石,完成原计划的百分之九七点七。(三)调剂土壤。在榆社,平遥、介休、祁县等八县,据初步统计共调剂了八四、七○四亩,一般比普通土地增产百分之三十以上(榆社则增产一倍左右)。这一运动在榆社是较普遍而又有组织地开展了。(四)施肥在各地均有增加,老区每亩一般在三十担至四十担,超过了战前;新区每亩十至二十担,约达战前百分之八十。(五)提倡新的科学技术,发扬固有的正确经验,并使二者结合起来,在这方面今年有不少进步,讲究技术已成普遍风气。如:温汤浸种和药剂拌种,经过宣传动员和劳模、干部、党员积极分子的带头,经过发芽试验的办法,在左权、和顺、昔阳、榆社及其他老区的先进村,约占耕地总数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新区也有百分之三十,一般效果均好。推广优良品种(缺四个县),据初步统计,共二七、二六○亩,推广本地良种八○、八三六亩,均有显著增产。秋季选种,各地均较以往更加注意,好的村大多超过了本村所需数量。新式器械和农具的推广,在组织起来较好的地区开始实验,全区共推广新农具一○四件,喷雾器四七○个。在旧农具的改造与创造方面,有播种犁、轮犁、人拉锄、种粪耧、抓圊耧等五种已告成功。精耕细作不论新老区都超过战前水平,一般大秋作物均达到锄三次,少数锄二次或四次;修边垒堰,在山地已形成运动,成绩最大,新区历来的粗糙做法,也有很大克服。今年生产运动中涌现了大批的技术能手,特别是有经验的老农在老区普遍受到尊敬,全区二、八五○个劳模中几乎全部是技术优良者,全区(缺阳泉)曾训练了六、三八一个技术员,据不完全统计,老区有八四九个村的技术委员会,一般都能起作用,加以公营农场的指导与帮助,已形成推进和改进技术的骨干力量。
第三,生产互助运动。互助组在基础较好的老区,虽然数量比去年减少,但质量都有了新的提高,一般达户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去年为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中好的占百分之四十五左右,一般的占百分之四十五,作用不大、有不等价等问题或属于变工性者占百分之十以下,所谓“形式组”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克服。在基础薄弱的老区约占百分之二十左右,质量一般较前者低。新区互助组在若干村庄开始建立,虽然在增产上有成绩,但等价问题尚未真正解决。变工组则较普遍。互助的结果,提高了生产技术,增强了计划性,提高了劳动率,剩余劳力已经用于土地加工或副业生产。因此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表现了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据若干调查材料显示,组织起来的一般是比单干的产粮超过百分之十至二十五。在变工中一般都起了提高劳动效率和克服劳畜力困难的作用。虽然互助组在全区为数不大,但在基础较好的老区和其余地区的一部分农民当中,是增产的基本原因。
第四、全年进行了向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工作。今年全区遭受了连续的严重的灾害袭击,但全区人民也在各方面努力进行了斗争。(一)首先是在受灾地区以生产自救为中心,全力组织改种、补种与抢湿下种的工作,进行了开渠凿井和副业生产的工作,在干部、群众中贯彻了人定胜天的思想教育,克服了某些迷信落后、靠天吃饭、靠救济等错误观点和悲观情绪,打击了反动破坏分子的造谣惑众、捣乱破坏等阴谋活动,和群众一道商量了补救办法,因而安定并提高了群众的斗争情绪。(二)贯彻了预防第一的方针。诸如选浸拌种、防霜防冻、改种与补种等,在事前都进行了一定的准备工作,因而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完成了防洪工程,使今年生产未遭受严重的水害。(三)有重点地组织了打山。除一般发动群众、民兵组织巡查看田打山外,着重由民兵结合打猎能手组织了打山队(或组),某些地区已消灭了一方的山害,为发扬他们的积极性又进行了抵顶勤工、奖励表扬和合理分配收获物(兽皮、兽肉、兽骨等)的工作。(四)有合作社的地区,在为群众解决物质困难和组织副业生产方面,进行了若干工作,也获得了很大的成果。如和顺大佛头村组织打树籽赚米两万斤,弥补了一半以上的受灾损失;某村劳模领导采药运输卖工赚米一二三石,解决了四十多户的困难。平定全县组织生产自救的结果,救济粮只用了五十石,不少地方以救济粮为资本搞生产,解决了困难,又节省了公粮。
第五、向隐蔽敌人和一切破坏生产的行为进行了斗争,基本上保障了农村生产秩序的安全。在夏秋两季开展了群众性的保卫生产运动,以民兵、党员为骨干团结群众,形成了群众性的治安队伍,经过思想发动,由农民群众订立护麦、护秋公约,健全联防,进行了改造流氓懒汉、严肃法纪等工作,基本上废除了巡田制度,所以今年夏收、秋收的秩序空前良好,并获得了群众拥护。他们说:“毛主席的办法就是好,误工少,又顶事,大家负责力量大,人多眼多,既省了钱又看了田,过去雇人看田,丢了田禾还得出工资”,“一辈子没改变了的问题,今年改变了”,“几年来没有今年秩序好”。此外又曾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的宣传攻势,主要是揭穿谣言,从舆论上打击了一贯道和其他反动活动,克服了思想混乱,安定了群众情绪,此项工作的进行以平定为最好。
第六、不断地强调了对烈,军,工属的代耕工作,普遍实行了包耕制或工票制,因而使今年的代耕状况超过以往任何一年(他们的土地较去年均有新增产)。
三、生产中的缺点和今后任务。
今年的农业生产虽然在基本上完成了任务,但由于工作基础的极不平衡,除基础较好的老区外,广大地区还没有形成为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群众运动。以党支部对生产的领导来看,大部地区还处于自流或半自流状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进行下述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继续贯彻农村生产的方向。主要任务是普遍地开展一个将生产互助、供销合作与提高技术相互结合起来的群众运动。(二)整顿和建设农村党支部,并在这一基础上健全农村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与制度。(三)各级党的领导机关要学会并贯彻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主要是善于运用创造典型和依靠劳动模范以推进生产运动的方法。只有如此,明年的农业生产才能前进一步。
一九五○年十二月七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