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展望第三个洛美协定的谈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12
第7版()
专栏:比利时通讯

展望第三个洛美协定的谈判
本报记者 林军
第二个洛美协定将于1985年2月到期,欧洲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续订第三个洛美协定的谈判,已于10月6日和7日在卢森堡拉开了序幕。谈判结果如何,尚需经过许多回合的艰苦谈判方能见分晓,估计需费时一年左右。但从谈判的准备过程和这次会议上双方的基调发言中,可以初步看出一些动向。
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派代表参加谈判是这次会议的一大特点。如谈判成功,两国参加协定,非、加、太国家将由63国增至65国,加上共同体10国共75个国家,这是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最大贸易集团之间的合作。对非洲来说,撒哈拉以南除了纳米比亚,都参加了洛美协定(南非种族主义政权除外),非洲国家将成为西欧发展合作的重要对象。
这次会议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双方都强调非、加、太国家今后要走自力发展的道路,争取做到粮食自给。经济援助要优先照顾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农村;同时,在社会和文化方面也要进行合作,使双方合作更能切合实际情况。这同前两个协定相比,是一个发展。
此间舆论认为,谈判将是“困难的”。从目前暴露出来的分歧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贸易情况对非、加、太国家不利。近年来,非、加、太国家占共同市场进口比例(不包括石油)逐年下降,1977年为7.1%,1978年为6.2%,1979年为5.5%,1980年为5%;相反,共同市场对非、加、太国家的出口额逐步增加,1980年为157亿欧洲货币单位
(目前1欧洲货币单位约合0.87美元),1981年增至180亿欧洲货币单位。1980年非、加、太国家对共同体的贸易顺差32亿欧洲货币单位,而1981年变成共同体顺差17亿欧洲货币单位。为此,非、加、太国家强烈要求西欧调整贸易关系。
援助金额问题是谈判中的另一个难题。近几年在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非、加、太国家经济困难加重,目前债务累累。所以,非、加、太国家希望谈判能涉及减轻债务的问题,强调援助金额是个“根本问题”,要求在谈判初期能尽早确定下来。但是欧洲共同体则表示要根据西欧经济回升的情况而定,一时难以确定金额。在这次谈判开始,西欧提出要先就政策问题进行“对话”,并提出“人权”问题,这也增加了谈判的困难。非、加、太国家担心今后西欧的援助将把受援国的政策和人权状况作为前提,因此对“政策对话”迟疑不决,它们表示“人权”问题可以谈,但同时也应该谈共同体国家与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关系问题,指出洛美协定并不是谈人权问题的适合场所。
尽管存在上述困难,但一般认为经过若干回合的谈判,会议有可能达成协议,共同体从经济、政治和战略各方面的利益出发,不至于使会议陷于失败。因为,在经济上,非、加、太国家为西欧提供充分的原料和能源,并且是它推销工业品的市场。1970年至1980年10年间双方贸易有很大发展,共同体从非、加、太的进口从47亿美元增至27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9.7%;出口从35亿美元增至22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1%。在政治上,由于洛美协定的联系,西欧与非、加、太国家的关系密切和加强了,这对提高西欧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战略上,非、加、太国家(尤其是非洲)经济发展与政局的稳定,对西欧是至关重要的,这是防止超级大国的扩张,维护西欧的安全的重要条件。共同体委员会委员爱德加·比萨尼在会上指出,“我们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他说,在超级大国存在的世界上,“欧洲如果不同第三世界结成特殊的、积极的关系”,它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战略上都不会有前途”,而“世界从未有象今天这样困难过,这次经济危机是现代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所以洛美协定本身就成了世界稳定和安全的基本的不可代替的因素”,这些话反映了欧洲共同体的观点。人们有理由期望,第三个洛美协定将比前两个协定有所前进,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作出应有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