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学点民国史》序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14
第5版()
专栏:

《学点民国史》序言
李新
编者按:1982年6月18日至今年9月30日,本报开辟了“学点民国史”专栏,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为了满足读者的要求,这些文章经过补充与修改后,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汇编成册出版。
现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李新同志撰写的《学点民国史》一书的序言。
关于学习近代史的重要性,人们已经谈得很多了。谁如果不洞悉旧中国的黑暗和腐败,他就很难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深刻的理解。对革命的胜利是怎样地来之不易,如果知之不深,那么对建设事业中的艰难险阻,也就不会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旦发生意外的挫折,就容易意志消沉而丧失前进的勇气。要解决这个问题,首要的当然是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而近代史的学习,可以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更具体、更深刻,因而也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大力提倡,人们对近代史的学习已经比较注意,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在学习中也有缺点。这首先表现在教材上。那就是给学习者具体的历史知识太少而灌输的空洞概念较多。这在党史和革命史的教学中最为明显。对于我党我军的情况,讲得还比较多一些;对于敌党(包括敌国)敌军和友党友军的情况,则讲得很少很少。无怪乎在高等学校和干部学校的常识测验的答案中笑话百出,有人竟把阎锡山当作华北的一座大山;对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四大家族也茫然不知。试问,对旧中国这样无知的人,他对新中国能有深刻的了解吗?即使他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书,但马克思主义思想怎能在他的头脑里生根呢?正因为有这样一些情况,我们才坚决主张开展对民国史的研究,并且提倡大家都来学点民国史。
《人民日报》适应读者的要求,特辟“学点民国史”专栏,约我们民国史研究室的同志们撰稿。在报纸上写专门性的通俗文章,本应该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来执笔,才能做到深入浅出。这样的文章,表面看来很浅,其实根柢很深。因其研究深入,所以才能浅出。因其深入浅出,所以才能雅俗共赏,人人读了都觉得津津有味。我们从事民国史的研究工作,刚刚开始,不用说登堂入室,就是真正入门的也不多。但是为了工作的需要,我们只好勉为其难。我们的要求是:深入浅出最好,浅入浅出也可以,但只不要“浅入生出”。什么叫“浅入生出”?那就是自己本来没有深入,要深出不可能,而浅出又不甘心,于是故作高深,把“深出”异成“生出”,而随心所欲地写了出来。“深出”虽然不通俗,不易懂,但毕竟还有学问,可供专家们品尝。而“生出”则根本无用,甚至有害,譬如没有煮熟的饭菜,吃了是会闹肚子的。我们所说的浅入,仍然是要有根有据地写文章,这就要有一定的研究作基础;我们所说的浅出,只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绝不是为了迎合低级趣味,而随意地去摭拾些奇闻逸事。总之,我们要求通过明白易懂的文字,给读者以虽然比较简略但却是可靠而有益的历史知识。
根据和报社商定的计划,我们写了55个专题,都在“学点民国史”专栏上发表了。从读者的反映来看,大部分文章受到欢迎。对有些文章中的缺点和错误,读者和专家们都热情地指了出来。对于所有这些鼓励和批评,我们都十分感谢。现在,根据读者的要求,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把这些文章汇集成书出版。趁这次出书,我们认真地汲取了一切正确的批评意见,并切实地加以改正了。不过,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虽经修改,书中的错误和缺点仍不会少,希望读者和专家们还要不厌其烦地再加指正!
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写专门著作难,写简短而通俗的文章也不容易。我们这次的作品写得不好,却是费了一番力气的,没有人在写作中偷懒。因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没有做到家,只能写成这个样子。今后我们将更加专心致志地去钻研民国史,务期按计划完成民国史的几项专著。到那时,我们将再来写一些通俗的作品。我们相信,那时的作品即使未必就能达到深入浅出的境界,但肯定会比现在这本小册子强些。现在这本小册子未取书名,仍用专栏“学点民国史”这个不象书名的名字,其原因就是只想用它来填补当前这方面的空白,以待有较好的作品来取代它。谁能早日写出书来取代它都好,我们无不竭诚地欢迎。若没有别人的作品来取代,我们自己也将写出作品来取代它。但愿它存在的日子愈短愈好。这不是谦虚,而是向读者说老实话。就以此权当序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