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振兴中的边城——佳木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0-15
第2版()
专栏:通讯

振兴中的边城——佳木斯
本报记者 刘宾雁 本报通讯员 陈恩复
佳木斯市是我国醒来最早的城市。当阳光照耀着松花江上一艘美丽的游艇时,也照亮了这个城市年久失修的街道。那艘游艇同这些街道有什么关系呢?
市委书记周文华上任不久,就提出要把市的主要财力用于城市建设。现在,佳木斯市的许多“晴天穿靴子,雨天扛车子”的背街小巷,已经铺成水泥或柏油路面。但是,仍有很多大街小巷有待铺修,连通往机场的公路,都破得不成样子。
问题是没有钱。佳木斯是个工商城市,但由于过去重产值轻效益,将近一半市属工厂,年年亏损,市政建设预算少得可怜。今夏,周文华一行6人到江南6个城市参观。他越看越着急,跟人家相比,佳木斯工业企业——这头“奶牛”吃料比人家多,出奶却只有人家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1979年至1981年,工业实现利润增长速度不及产值增长速度的五分之一。1981年实现利润还下降了12%。
周文华和新上任的市长李福顺,决心为提高经济效益,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定要实现市委提出的“经济转折、工业振兴、利润倍增”的目标。佳木斯工业潜力很大,也并不是没有人才,全市工程技术人员有2,000多人,问题是没好好用起来。佳木斯联合收割机总厂300多台收割机卖不出去,去年亏损270万元,成了全省的亏损大户。市委把原市委办公室主任、43岁的大学毕业生王仲树派去。他依靠和支持厂长王治忠,把发挥科技人员作用当作一个战略措施来抓。厂里今年新提拔的37名干部中,知识分子就有21名。在承担国家引进项目1065联合收割机的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与工人共同努力,不到一年就出了样机,今年已投入批量生产。5月份在北京郊区试验比赛中获得成功。今年生产的50台1065联合收割机已销售一空。
这并不是唯一的事例。电子仪器厂的50名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了一个研究所,研制成12种新产品,使这家工厂从亏损转而为盈利100余万元。
也不能光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佳木斯全市有45个企业,与35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签订了88项合同,已经完成和投产的有20个项目。由哈尔滨船舶学院设计、三江造船厂制造的新型游艇,使这家工厂一举扭亏为盈。用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培植的菌种制成的酱油,蛋白质含量提高75%,达到上海水平。一种促使农作物早熟、一亩地只需喷撒2分钱药剂便可增产粮食35斤的新产品“三十烷醇”,又可使化工厂的利润大幅度增加。
今年1至8月,市属企业在产值继续上升的同时,实现利润翻了一番。9月份形势继续好转。市长李福顺说,预计到年底,工业利润可望达到1,800万元,而去年盈利仅510余万元。
这就是说,明年佳木斯用于市政建设的资金,将大大高于今年。将会有更多平坦宽阔的新路面,出现在这个边城明朗的阳光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